李相公饷建溪新茗奉寄

一书说尽故人情,闽岭春风入户庭。

碾处曾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

饭羹正昼成空洞,枕簟通宵失杳冥。

无奈笔端尘俗在,更呼活火发铜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这本书讲述了旧日友情的故事,闽岭的春风吹进了庭院。
研磨之处曾见证过眉头的白发,分别时刻眼中却仍有青春的青色。
即使是在白天,饭菜也只剩空洞,整夜枕席都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无法摆脱笔端的世俗尘埃,只好再唤炉火,烧开水壶。

注释

书:指代书籍。
故人情:旧日的友情。
闽岭:福建省的山岭。
春风:春天的风。
户庭:庭院。
碾处:研磨的地方,可能指研墨。
眉上白:眉头的白发,暗示岁月痕迹。
眼中青:眼中的青春色彩,可能指眼神的活力。
饭羹:饭菜。
空洞:空虚无物。
枕簟:竹席或草席。
杳冥:深远、寂静。
笔端尘俗:笔端的世俗气息。
活火:现成的火源,如炭火。
铜瓶:热水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李相公饷建溪新茗奉寄》,主要描绘了诗人收到朋友赠送的建溪新茶后的感受。首句“一书说尽故人情”,表达了对旧友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通过一封书信传递了深厚的友情。接下来的“闽岭春风入户庭”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随着茶叶从福建传入诗人家中,营造出温馨的场景。

“碾处曾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写出了品茶的过程,暗示时光流转,岁月如茶,既有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也有对眼前清新的欣赏。诗人白天品尝茶汤,感觉空灵;夜晚独对枕簟,思绪深远,显得寂寥。

最后两句“无奈笔端尘俗在,更呼活火发铜瓶”则揭示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尽管身处雅境,但世俗之事仍萦绕心头,只能借着生火煮茶的动作暂时忘却尘世烦恼。整首诗以茶为媒介,寓情于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的深深体验。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苏秀道中大雨

梅雨又时雨,苏州仍秀州。

客行无六月,农事有三秋。

云气深鸿雁,烟波没白鸥。

衰年惭愧汝,物役几时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返魂梅

径菊庭兰日夜摧,禅房未合有江梅。

香今政作依稀似,花乃能令顷刻开。

笑说巫阳真浪下,寄声驿使未须来。

为君浮动黄昏月,挽取林逋句法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陆务观效孔方四舅氏体倒用二舅氏题云门草堂韵某亦依韵

陆子家风有自来,胸中所患却多才。

学如大令仓盛笔,文似若耶溪转雷。

襟抱极知非世俗,簿书那解作氛埃。

集贤旧体君拈出,诗卷从今盥水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参云亭晚坐

大暑不可避,微凉安所寻。

云霄非浊世,竹树有清阴。

海近风先集,山高日易沈。

无因见明月,萤火乱更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