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形式: 古风

翻译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释

“吁嗟”两句:以秋天的蓬草离去本根,随风飘荡,比喻曹植的屡次迁徙封邑。
夙夜:从早晨到夜晚。
陌:田间东西的通道。
阡:田间南北的通道。
卒:与“猝”相通,突然。
回风:旋风。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yuān)。
飙:从上而下的狂风。
中田:即田中。
八泽:指八薮,八个地名。
五山:指五岳。
中林草:指林中草。
株荄:指草的根株。
糜(mí)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鉴赏

这首诗是曹植的《吁嗟篇》,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个人命运的起伏和内心的不安。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开篇即设立了一个生灵漂泊、孤独无依的意境,"转蓬"形象化地表达了生命如同轻盈的蓬草,在风中飘摇,无法固定。

诗人通过对空间位置的不断变换,如"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展示了一种无处安放的情感状态。"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则是说在这样的漂泊中,偶尔遭遇一阵逆风,便被卷入高远的云端。

然而,这种飘逸很快又转变为失落和沉沦,如"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所示。诗人对这种无常命运表现出惊异与无奈,但随后又有"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的自救之举。

整首诗通过反复的空间移动和情感转换,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折。最终,诗人表达了一个愿望:"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希望自己能如同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与之共存亡,化作尘土,消除个人的苦痛和孤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转,深刻地探讨了人生无常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一种归依之情。

收录诗词(140)

曹植(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当车已驾行

欢坐玉殿。会诸贵客。侍者行觞。主人离席。

顾视东西厢。丝竹与鞞铎。不醉无归来。

明灯以继夕。

形式: 乐府曲辞

当来日大难

日苦短,乐有馀,乃置玉樽办东厨。广情故,心相于。

阖门置酒,和乐欣欣。游马后来,辕车解轮。

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觞。

形式: 乐府曲辞

当事君行

人生有所贵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

雅郑异音声。好恶随所爱憎。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巧诈宁拙诚。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当欲游南山行

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四坐咸万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