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山

童子山形也不孤,势疑高拱耸仙都。

云生石肘如擎帔,月到岩心似捧壶。

岂可绕坛操凤节,争教侍烛秉麟须。

桑田若更成东海,始肯随师化此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童子山孤独中也有伙伴,仿佛高高拱手于仙人之都。
云雾缭绕在石头上就像举起披风,月亮照在岩石中心如同捧着酒壶。
怎能围着法坛挥动凤凰节令,又怎能让侍者举着麒麟烛台。
如果沧海桑田再变作东海,我才会愿意跟随师父,化身为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与精神寄托的意境。开篇“童子山形也不孤,势疑高拱耸仙都”两句,将童子山比喻为不染尘俗、高洁独立的存在,它的山势宛如仙都,让人产生一种悬想,这里是神仙栖息之所。

接着,“云生石肘如擎帔,月到岩心似捧壶”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童子山与天地间的和谐统一。云雾缭绕于石峰之肘,如同女仙轻擎羽帔;月光洒落于岩心,仿佛有人捧持夜壶。这两句不仅描写了山的自然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岂可绕坛操凤节,争教侍烛秉麟须”两句,则是对这种高洁生活的一种讽刺或自嘲。诗人问道,这样的一种生活是否值得追求?是在用一种修行的方式来操练凤凰之节,还是在争辩着侍奉烛火与麟兽之须。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以及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最后,“桑田若更成东海,始肯随师化此躯”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极端的决心和愿景。诗人说,如果桑田变成了东海,我才会甘愿随从师傅,将自己的肉体转化。这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极致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与超脱之志。

综观全诗,李翔通过童子山这一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既美好又孤傲的人生哲理。这种哲理强调精神的高洁和对尘世的超越,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完美境界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28)

李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舞凤石

远见麻姑戏瑞禽,每来教舞此坛心。

基离地面三千丈,势倚云根一万寻。

烟海日摇双翅影,洞天风散九韵音。

自从越叟分明说,便想罗浮直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九仪不忒,三揖将终。

孝感藩后,相维辟公。四时之典,永永无穷。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俎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方周假庙,用鲁纯牲。

捧彻祗敬,击拊和鸣。受釐归胙,既戒而平。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神

皇矣天宗,德先王季。因心则友,克让以位。

爰命有司,式遵前志。神其降灵,昭飨祀事。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