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鹭洲边多古寺,翠微阴里尽人烟。
当时曾对掀髯笑,今问老龙何处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景象。白鹭洲边,古寺林立,翠绿的微光透过寺院的檐角,将人间的喧嚣与世俗隔绝开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诗人对于心灵世界的一种向往。
"当时曾对掀髯笑"一句,透露出诗人过去与友人相聚、谈笑风生的场景,可见诗人的情感深处藏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而今,当年那份欢乐已成回忆,转而问询老龙休眠之所,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心境。这里的“老龙”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或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智慧与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十年两度看山来,云琐融峰特地开。
办取篮舆穷胜处,南边无事岭头回。
谁言南服远王畿,面面青山总是诗。
桂后梅前正清淑,倚楼但觉九秋宜。
建岭人誇第一纲,湘中热后已先尝。
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
何用朝朝夜夜钟,一拳打透彻虚空。
诗僧不见禅僧老,月自西沉江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