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走下禅床行一转,看了如来五千卷。
婆子年高眼尚明,夜深月下穿针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妇人在夜晚月光下穿针引线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宁静之美。通过“走下禅床行一转,看了如来五千卷”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佛教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禅床与如来五千卷象征着精神与知识的追求,而“走了禅床”则暗示了从精神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的转变。接着,“看了如来五千卷”可能寓意着对智慧与教义的深刻理解与内化。
后两句“婆子年高眼尚明,夜深月下穿针线”,则直接描绘了老妇人深夜在月光下穿针引线的画面。这里的“眼尚明”不仅指视力清晰,也暗含着心灵的明亮与智慧的光芒。整个画面温馨而静谧,展现了老妇人勤劳与专注的美好品质,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岁月沉淀后的平和与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哲思与情感,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含深意,是宋朝文人诗风的体现。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大士讲经竟,挥案成注脚。
一丸疗众病,不假驴驼药。
曾到吃茶去,未到吃茶去。
赵州老禅和,口刮心里苦。
心里苦,直至如今无雪处。
海水有时终见底,人生到死不知心。
秀才若会翻身句,管取白衣入翰林。
丰城宝剑沉埋久,一道寒光射斗牛。
不是张华辨端的,只应千古枉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