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南楼换柱

鸿灾起无朕,有见非前知。

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

良工操斤斧,沈吟方在斯。

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大难突然发生没有预兆,即使见到也无法预先知道。
即使是微小如蚂蚁的隐患也不应忽视,一旦支柱倒塌后果无法挽回。
优秀的工匠手持斧头,深思熟虑中进行工作。
竭尽全力修补腐朽的东西,不如制定新的宏大规划。

注释

鸿灾:大灾难。
朕:古代君主的自称,这里指代灾难。
前知:预先知道。
蚁入:比喻小问题或隐患。
恤:忧虑,关心。
柱倾:支柱倒塌,比喻重要事物的崩溃。
何可追:无法挽回。
良工:优秀的工匠。
操斤斧:手持斧头,比喻做事有准备、有计划。
沈吟:深思熟虑。
斯:这里。
殚材:竭尽所有材料。
朽废:腐朽废弃。
曷若:何如,不如。
新宏规:新的宏大规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紧迫和危机的情况,通过对比来表达了作者面临问题时的无奈与深思。"鸿灾起无朕"形容灾难突然发生,没有预兆,而"有见非前知"则暗示这些灾难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接下来的"蚁入不足恤,柱倾何可追"以比喻方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连小昆虫都无法挽救,即便是倾倒的柱子也无从追回。

诗中随后转向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行为,通过"良工操斤斧,沈吟方在斯"表达出一种沉思冥想之态,似乎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最后两句"殚材事朽废,曷若新宏规"则流露出对旧有材料无法再用,以及期待新的、更广阔的规则或方法以应对当前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人面对突发灾难时的情感与思考,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变革和创新的一种渴望。

收录诗词(108)

吕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化光。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籍贯:唐河中(今永济市)
  • 生卒年:771~811

相关古诗词

道州秋夜南楼即事

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

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

猿声何处晓,枫叶满山秋。

不分匣中镜,少年看白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

高眠日出始开门,竹径旁通到后园。

陶亮横琴空有意,任棠置水竟无言。

松窗宿翠含风薄,槿援朝花带露繁。

山郡本来车马少,更容相访莫辞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意气曾倾四国豪,偶来幽寺息尘劳。

严陵钓处江初满,梁甫吟时月正高。

新识几人知杞梓,故园何岁长蓬蒿。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道州感兴

当代知文字,先皇记姓名。

七年天下立,万里海西行。

苦节终难辨,劳生竟自轻。

今朝流落处,啸水绕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