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秋怨

倚栏杆。步栏杆。鹈鴂三更枝上寒。如何桂影圆。

记难难。话难难。那堪清漏唤邯郸。啼红烛未残。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鉴赏

这首《长相思·秋怨》由明代诗人黄鸿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愁怨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哀愁。

“倚栏杆。步栏杆。” 开篇以动作描写起笔,主人公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缓缓踱步,通过这一简单的动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栏杆在这里不仅是物理上的支撑,也是情感上的寄托,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寻求安慰的过程。

“鹈鴂三更枝上寒。” 接下来,诗人引入了鹈鴂这一意象,它在三更时分于枝头发出凄凉的叫声,渲染了一种寒冷、孤寂的秋夜景象。鹈鴂的鸣叫,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凄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哀伤与孤独。

“如何桂影圆。” 这一句转而描绘了月下的桂花树,圆月映照下,桂花树的影子显得格外圆满。然而,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主人公却难以感受到一丝喜悦,反而更加深了内心的愁绪。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记难难。话难难。” 诗人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记难难”和“话难难”这两句,强调了回忆与言语之间的困难。无论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还是试图诉说心中的苦楚,都充满了障碍与痛苦,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那堪清漏唤邯郸。” “清漏”指的是深夜滴答的钟声,它仿佛在召唤着主人公前往梦境,但“邯郸”一词则暗示了梦中的虚幻与现实的分离。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以及对现实无法摆脱的无奈。

“啼红烛未残。” 最后,诗人以红烛未尽的火焰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与哀愁中,尽管外界的物质世界还在继续,但内心的情感却如同即将熄灭的烛光,充满了无力与哀伤。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深秋之夜的孤独、哀愁与挣扎,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洞察力。

收录诗词(3)

黄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梦中咏梅

雕栏十二幽香腻。分明睡在罗浮里。风动晓妆前。

残云冷翠钿。花花何处问。向晓愁来近。

横枕一张琴。琴心曲里凭。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八月十六夜月

嫦娥岂是无情种。昨宵偶被云遮拥。今夜好晴天。

蟾光端正圆。欣然重庆赏。人月同盈望。

多少个中情。三更坐到明。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临江仙.月下看绣毬

不分蔫红茜紫色,金波偏照香浮。

天工巧琢在枝头。拥来江上月,抛去素蛾毬。

最是黄昏人静后,霓裳一曲清幽。

莫题团扇恐悲秋。梨花空怨冷,柳絮总飘愁。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点绛唇.戏六姑春睡

绣帐风开,见牙床有人如雪。

鲛绡半覆,纤手持蕉叶。碧玉花簪,斜坠珊瑚侧。

春光溢。睡情方热。梦入巫山月。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