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其二)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谓足奉至尊,过眼不售价。

有时置箧笥,光彩忽惊夜。

持归弄儿女,足以照里社。

形式: 古风

翻译

和氏找到了荆山的宝玉,它光芒四射,照亮了上百里的地方。
他认为这宝玉足够献给最尊贵的人,即使短暂展示也无价可估。
有时候,他把它放在箱子里,它的光彩突然在夜晚照亮一切。
他拿回家让孩子们玩耍,这宝玉的光芒甚至能照亮整个村庄。

注释

和氏:古代楚国的琢玉工匠。
荆璞:荆山的宝玉,指著名的和氏璧。
眩走:光芒四射,耀眼。
数百舍:上百里。
至尊:最高统治者,这里指君主。
过眼:短暂的,转瞬即逝。
售价:价值,价格。
箧笥:箱子或匣子,古时存放物品的器具。
光彩忽惊夜:光芒突然照亮黑夜。
儿女:这里泛指孩子,不分男女。
照里社:照亮整个村庄,里社指乡里社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以和氏璧的故事为引子,描述了一块珍贵的宝石——荆璞。和氏得此璞玉,起初并未被人重视,甚至被忽视走过数百里的路程,被认为只适合供奉君王,但其真正的价值并未立即显现。后来,当玉石的光彩在深夜中忽然照亮了整个箱子,它的美丽才被重新发现。诗人进一步提到,即使拿回家给孩子们玩耍,也能照亮村庄,象征着其内在的光芒终将被发掘。

通过这个故事,诗人寓言般地表达了人才的潜质可能被忽视,但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和环境,就能展现出非凡的价值。同时,也暗示了知县的职责在于发现和赏识人才,正如和氏璧最终被赋予了应有的光彩。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其一)

步出山前坂,遥望徒惊心。

下无百尺流,上无千岁林。

至人有遗言,三叹金玉音。

莫饮盗泉水,莫息恶木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知县次韵来复寄二首(其二)

得志鸟择木,失喜鵩入舍。

但协孔氏性,忍索少室价。

小草有远志,积李欲缟夜。

所觊匠伯顾,不复弃栎社。

形式: 古风

知县次韵来复寄二首(其一)

亭亭青琅玕,冰霜崔嵬心。

虽无桃李姿,知非柴荆林。

凉风西南来,清圆弹空音。

其谁齐彭殇,相从山之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春日奉陪韩签虞丞解监修禊事即席中所有虾菜梨枣分韵得虾字

雨馀春水压堤沙,柳未花飞蒲茁芽。

清流激湍石佛寺,崇山峻岭野人家。

大酉之山檀溪壑,秦俗未改书成车。

居夷骤得群贤集,惠风鼓动生精华。

去年可疑张进士,市人物色争矜誇。

今年舣棹无所适,坐看孤鹜齐落霞。

长官敏者唐吏部,八龙受种今渥洼。

两年分韵得此老,未觉景物相宠嘉。

世南弄笔好商搉,宴客自许穷珍鲑。

万金鼎至我亦喜,便欲染指鱼与虾。

汉司隶后最静者,家有白璧无点瑕。

扣之清越声韵响,满座失喜相叹呀。

怪予穷陋一不有,冠者八九乃独髽。

归而谋妇得斗酒,夜韭可剪鱼可叉。

偶欲占射酒似阙,自觉辈晚无肩差。

暗中曹刘不易得,屈宋未死甘押衙。

自从修禊卜师友,一洗万古况两蜗。

但恐朝家用贤急,去我便立文石花。

泮宫先生坐官舍,意此四子穷骄奢。

年前共得石居士,留客嵌空到日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