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
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
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
高僧类云鹤,归思在林丘。
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
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寺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修持的赞美。诗中“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两句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天台寺似乎与世隔绝,只有清澈的水和坚实的岩石为伴。"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则表明这个地方不仅自然美丽,而且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在“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这两句中,“君恩”指的是皇帝的恩惠,而“精蓝国力修”则显示出寺院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宴席场景,其中“渡杯”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礼仪,“凤阙”象征着高贵和庄严,而“振锡谒珠旒”则增添了这一场面的神秘与肃穆。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表达了诗人在寺院内外游走的自如之情,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高僧类云鹤,归思在林丘"则是对住在寺中的僧人的赞誉,他们修炼的心境与云中飞翔的仙鹤相比,而诗人自己的“归思”则是在山林之间。
最后,“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两句显示了皇帝对佛法的尊崇,以及诗人对这次送别的深刻记忆和对未来某个时节的期待。"烟树赤城秋"则是对景色的描写,也表达了一种淡远和寂寞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以及对送别僧人的不舍和祝福。
不详
閒馆方回暑,商飙乍应金。
天高初起籁,松澹更宜琴。
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东阳仁自布,西颢气还侵。
太液翻晴旭,灵和乱翠阴。
舟轻飞燕袂,台迥楚王襟。
阮啸经时尽,齐蝉度日吟。
愁生孤戍角,响续暮城砧。
空静销云镂,庭虚转蕙心。
贤哉吉甫颂,千载有遗音。
一溪晓绿浮鸂鶒,万树春红叫杜鹃。
上饶多胜景,樽酒不应空。
金銮后记人争写,玉署新碑帝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