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卧看山云起石根,意行随犬至前村。
廛居自是无人识,何必移家上鹿门。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闲适的生活情景。"卧看山云起石根",诗人悠闲地躺着,欣赏着山间云雾在岩石缝隙中升腾,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意行随犬至前村",他信步而行,任由小狗引领,来到了附近的村庄,流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态度。
"廛居自是无人识",诗人居住在平凡的市井之中,却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享受着独处的恬淡。"何必移家上鹿门",他暗示自己无需像古代隐士那样远离尘世,搬到如鹿门山那样的隐逸之地,表明他对现世生活的满足和对名利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享受简朴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不详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黄田西望历阳城,风水萧萧数日程。
纸上陈言刊落尽,沧浪时听棹歌声。
老人白帽子青衿,二水相滋兑泽深。
易学已随丁氏去,金兰何日慰同心。
三千丈发从渠脱,九十日春须我游。
出却草堂三五里,囊中无得一钱留。
梅花卸玉春寒浅,柳色描金雪意消。
老子偶然诗兴动,又挑行李过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