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云山》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客路多岐阻”,开篇即点明诗人行旅的艰辛与复杂,路途上充满了未知与阻碍,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下来,“经春复到秋”一句,以时间的更迭暗示旅途的漫长与孤独,春去秋来,岁月流转,诗人依旧漂泊在外。
“云山千里目,风树一天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千里之外的云山,既是眼前的景色,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而“风树一天愁”则将自然界的风吹动树木的声音与诗人的愁绪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愁绪更加具体可感,仿佛是风在诉说着诗人的忧伤。
“雁影将心远,江声带泪流”两句,通过雁影和江声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雁影远去,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渴望;江声带泪,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泪水。
最后,“明年寒食饭,归去洒松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寒食节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日子,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希望在明年寒食节时能够回到故乡,祭扫先人的坟墓,以此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亲情的深深眷恋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