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镜中老翁谁,非复少年我。
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
又非富贵逼,弃去自不果。
无功博一饱,有罪当万坐。
老境最堪笑,作计日益左。
正似鸠拙巢,不及蚕自裹。
霜寒衣未赎,瑟缩附残火。
作诗数十年,所得良琐琐。
弱松困蔓缠,何日见磊砢。
洞庭可远游,秋风思捩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览镜》,通过对镜中老翁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不再的感慨。首句“镜中老翁谁,非复少年我”直接点题,以镜子中的自己与年轻时的对比,流露出时光荏苒的无奈。接下来,“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暗示了诗人虽然读书无数,但如今却感到所学无用,空有一肚子学问却无法施展。
“又非富贵逼,弃去自不果”揭示了诗人并非因为物质压力而放弃追求,而是自觉力不从心,无法实现理想。他感叹“无功博一饱,有罪当万坐”,认为自己的努力并未带来实质的收获,反而可能因无所作为而遭受指责。诗人以“老境最堪笑,作计日益左”自嘲,比喻自己的计划和想法越来越偏离初衷,如同笨拙的斑鸠筑巢,不如蚕儿自我包裹那样有目标。
“霜寒衣未赎,瑟缩附残火”描绘了诗人身处寒冷,只能依靠微弱火光取暖的情景,寓言自己在困境中的落寞。最后两句“弱松困蔓缠,何日见磊砢”借松树被蔓藤缠绕比喻自己才华被压抑,期待有朝一日能摆脱束缚,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结尾“洞庭可远游,秋风思捩柁”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乘风破浪,远游洞庭湖,寻求新的生活方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镜像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变化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挑战。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乃翁诵书舍东偏,吾儿相和山之巅。
翁老且衰常早眠,儿声夜半方泠然。
楚公著书数百编,少师手校世世传。
我生七十有八年,见汝任此宁非天。
易传三圣至仲尼,炎炎秦火乃见遗。
经中独无一字疑,正须虚心以受之。
世衰道散吁可悲,我老欲学无硕师。
父子共读忘朝饥,此生有尽志不移。
我梦游太华,云开千仞青。
擘山泻黄河,万古仰巨灵。
往者祸乱初,氛祲干太宁。
岂无卧云龙,一起奔风霆。
时事方错缪,三秦尽飘零。
山河销王气,原野失大刑。
将军散发去,短剑斸茯苓。
定知三峰上,烂醉今未醒。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