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望江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描绘了儿时欢庆乞巧节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浪漫色彩。
“儿时喜,乞巧烛花红。”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乞巧节,孩童时代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女子们会聚集一起,祈求心灵手巧、婚姻美满。诗中的“乞巧烛花红”形象地描绘了节日中点燃的蜡烛,烛光映照下,烛花如火般鲜艳夺目,渲染出一种热烈而温馨的氛围。
“信道仙桥留鹊影,艳闻秋榜兆蟾宫。”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寓意。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时,喜鹊会搭成一座桥,即“鹊桥”,因此“仙桥留鹊影”不仅描绘了这一神话场景,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秋榜兆蟾宫”则暗含了对科举考试的期待,蟾宫是月宫的别称,这里借指科举及第,表达了对学子们学业有成的美好祝愿。
“瓜果拜庭中。”最后两句写出了乞巧节的习俗之一——拜祭瓜果。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庭院中摆放瓜果,向天上的牛郎织女献上供品,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祈愿。这一细节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望江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的风俗与情感,既有对神话传说的浪漫想象,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