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张徽弦不具持赠刘汉卿经历因赋

枯桐三尺蹙龙纹,爨下薪焦偶未焚。

七窍已开犹浑沌,一丝不挂绝声闻。

至音澹薄何如默,大道希夷岂在文。

持赠要知弦外趣,美哉斯意忆河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以古琴为引子,探讨了音乐与哲学的深刻联系。诗人俞德邻通过描述一把古琴的形态和其未完成的状态,隐喻着音乐艺术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内在的韵律与精神,而非表面的装饰或形式。

“枯桐三尺蹙龙纹”,开篇即以古琴的形象入题,枯桐象征着古琴的年代久远,而“蹙龙纹”则暗示了琴面雕刻的精美,以及琴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这不仅描绘了古琴的外观,也预示了接下来将探讨的音乐与自然、精神世界的联系。

“爨下薪焦偶未焚”,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古琴比作即将被烧毁的柴火,但最终却未被完全燃烧,暗含着音乐如同生命之火,虽历经磨难,却能保持其本质的不灭。这里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坚韧与生命力。

“七窍已开犹浑沌,一丝不挂绝声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的理解。古琴上的七根弦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七种元素或七种声音,即使这些元素已经开启,但真正的音乐之声却如同混沌初开,需要心灵去感悟,而非仅仅通过感官来获取。这强调了音乐的内在性和超越性,以及它对心灵的触动。

“至音澹薄何如默,大道希夷岂在文”,这两句表达了对音乐与哲学、道家思想的思考。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淡泊而深邃,它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解释,而是通过其自身的力量,触动人心,揭示宇宙的奥秘。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音乐与哲学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持赠要知弦外趣,美哉斯意忆河汾”,最后两句点明了赠琴的目的和意义。诗人希望通过这把古琴,传达出音乐背后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让人回忆起古代河汾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高雅风范。这不仅是对受赠者的一种期待,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弘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和对音乐哲学的探讨,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深远内涵,以及它与自然、心灵、哲学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俞德邻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音乐之美,更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閒居即事

尘外江村野老家,穷年兀兀笑盘蜗。

素琴横膝一尊酒,纱帽笼头七碗茶。

编竹作桥看蚁渡,种花成坞听蜂衙。

閒中自有经纶事,寄语时人莫笑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陈登父小楼述怀

慷慨悲歌续五噫,等閒观物倚筇枝。

士龙瓦屋西头住,吏部霜螯左手持。

湖海悠悠空拓落,风埃冉冉竟衰迟。

登楼作赋羞王粲,寂寞归与理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通津田舍

汀葭江菼两依依,鸥鹭相亲寂不飞。

僧入翠微云伴去,牛耕白水犊随归。

古今贤圣多萧索,王伯干戈有是非。

老病忧时心力弱,可能此地得渔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鹤林寺

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

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

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

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