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喜晴》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喜悦。
首句“轻重云阴漏日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云层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隙洒落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雨后的光线变化。接着,“忽开晴碧灿朝霞”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晴空的美丽,阳光照耀下的天空如同灿烂的朝霞,色彩斑斓,令人眼前一亮。
“一痕水气凝香篆,无数花光晕浅纱”两句,将视线转向地面,水汽在阳光下凝聚成细长的线条,仿佛篆刻的香烟,而远处花朵的光芒则如同轻纱上的点点光斑,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地面的湿润与生机。
“正是小儿重见母,恰疑瘴海乍还家”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雨后初晴的情景比作久别重逢的喜悦,无论是儿童见到母亲的欢愉,还是人们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走出的轻松感,都表达了对晴天的热烈欢迎和内心的愉悦。
最后,“近山翻幸添茶水,相约分煎火后茶”两句,描绘了人们在晴朗天气中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不仅提到了泡茶的活动,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通过泡茶这一日常小事,展现了人们在晴天里寻求生活乐趣的心态。
整体而言,《喜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在这一时刻感受到的喜悦与放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