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次韵周源屯田祷雨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战乱饥荒之下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期待。
首句“城东野老告予知”,以一位城东的老人向我诉说的方式开篇,引出下文对灾荒情况的描述。接着,“四载凶荒语益悲”点明了时间跨度和灾情的严重性,通过老人的悲叹,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远水又成千里涸,阔天无复寸云垂”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资源极度匮乏、天空一片空旷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灾情的严峻。
“仓箱势绝丰登望,道路人为殍死期”则从粮食供应的角度切入,指出因连年灾荒,粮食短缺,人们生活陷入绝望,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这里不仅反映了物质层面的匮乏,也触及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最后,“刺史至诚天若应,愿留遗爱入生祠”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以真诚的态度为民谋福利,即使在灾荒时期也能留下善政的痕迹,供后人纪念。这既是对当前官员的呼吁,也是对未来治理的一种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宋代社会在灾荒面前的苦难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