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富春渚出发,次日抵达桐君庐的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经历的感慨。
首句“夕发富春渚,朝次桐君庐”,简明扼要地交代了行程的起点与终点,同时暗示了旅程的开始与结束。接着,“桐君采药地,今作僧家居”两句,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桐君曾在此采药,而如今却成了僧人居住的地方,透露出一种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意味。
“石磴上窈窕,林芿下扶疏”描绘了登山途中蜿蜒曲折的石阶和茂密的林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山根二江合,清波见游鱼”则展现了山脚下两条江水交汇的壮丽景象,以及清澈的水流中游动的鱼儿,生动地呈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霜晴响钟磬,日落归樵渔”描绘了清晨霜后的宁静与傍晚时分渔夫归家的场景,通过声音(钟磬之响)与视觉(日落景象)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客从何方来,弭棹聊踟蹰”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偶遇之人的好奇与短暂停留的思考,体现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探索精神。
最后,“清景难久驻,怅然还问途”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难以长久停留的遗憾,以及在欣赏美景后重新思考前行方向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旅途体验,融合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