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杜史君饮城南

山公游何处,白马鸣翩翩。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山公去了哪里游荡,白马轻盈地嘶鸣。
大片的檀栾绿意盎然,五月里还飘着冷冽的烟雾。
他邀请客人欣赏这美景,风声中仿佛听到江海的呼唤。
举杯畅饮直到看不见太阳,只见竹林外一片青天。
点燃蜡烛照亮夜色,酒香在金光闪烁的船中弥漫。
狂放的客人不愿离去,醉翁在月下起舞旋转。
何须吹箫人来助兴,月光下的玉枝已足够娇艳。
归途借着红烛微光,雨星低垂,落在马前的路上。

注释

山公:指山简,晋代名士,好饮酒。
何处:哪里。
白马:白色的马。
翩翩:形容马匹轻盈地走动。
檀栾:一种树木,泛指茂盛的树林。
碧:绿色。
五月:农历五月。
浮寒烟:弥漫着寒冷的雾气。
留客:挽留客人。
其间:这美景中。
风吹江海县:风吹过江海般的辽阔之地。
出樽:离开酒杯。
不见日:天黑看不见太阳。
竹外:竹林之外。
空青天:开阔的天空。
焚蜡:点燃蜡烛。
金船:泛指装满酒的器皿。
狂客:行为放纵的客人。
去:离开。
醉翁:指喝醉的人。
舞回旋:跳舞旋转。
何必:何必需要。
玉枝:比喻月亮或美人的身影。
归路:回家的路。
红烛:红色的蜡烛。
雨星:雨中的星光。
低马前:低垂在马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山水间举行的宴会,参与者包括“山公”和几位文人雅士,如杜史君等。诗中的意境分为几个部分:

1. 开篇即以“白马鸣翩翩”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宴会的豪迈气势。

2. “檀栾十亩碧,五月浮寒烟。”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檀栾即是古代的一种树木,这里用来形容山林之美,而“五月浮寒烟”则表现了初夏时节的清新气息。

3. “留客听其间,风吹江海县。”诗人邀请游客驻足倾听这自然与宴会交织出的和谐旋律,背景是江海之滨,增添了一份开阔的视野感。

4. “出樽不见日,竹外空青天。”这里则描绘了宴会中的饮酒乐趣,诗人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只留下了清澈的蓝天和翠绿的竹林。

5. “焚蜡助月出,酒光发金船。”夜幕降临,蜡烛与初升的明月交相辉映,而宴会的热闹气氛中,酒杯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好似乘坐于金舟之上。

6. “狂客惜不去,醉翁舞回旋。”诗人以“狂客”自称,对这场宴会依依不舍,同时也有“醉翁”在场,他们沉浸在酒意中,舞蹈间或忘却了自己的形象。

7. “何必吹箫人,玉枝自婵娟。”诗人提到不必等待吹奏笙箫的人,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最美妙的乐曲,而“玉枝自婵娟”则是对山水之美的一种比喻。

8. “归路借红烛,雨星低马前。”宴会结束时,诗人借助红色的灯烛照亮回程的道路,同时天空中飘落着细小的雨滴,对照在马蹄前的泥地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会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大自然美好景致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同沈道源游八功德水

寒云静如痴,寒日惨如戚。

解鞍寒山中,共坐寒水侧。

新甘出短绠,一酌烦可涤。

仰攀青青枝,木醴何所直。

形式: 古风

同昌叔赋雁奴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形式: 古风

后元丰行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攲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形式: 古风

如归亭顺风

春江窈窈来无地,飞帆浩浩穷天际。

朝出吴川夕霅溪,回首乔林吹岸荠。

柁师高卧自啸歌,戏彼挽舟行复止。

人生万事反衍多,道路后先能几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