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白苧·咏鲛绡》由清代诗人季娴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鲛绡这一传说中的织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鲛绡的美丽与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蛟宫里,波纹静,几多姌袅”描绘了鲛人居住的海底宫殿,波光粼粼,宛如女子轻盈的身姿,营造了一种梦幻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蕊珠璀璨,六月凉生殿阁”通过“蕊珠”这一意象,暗示了鲛人的居住环境如同仙境,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能感受到清凉,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好安排、金针玉户裁云幕”一句,运用了“金针”和“玉户”这样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鲛人精心制作鲛绡的过程,仿佛是在用金线玉片裁剪云朵,展现出极高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约略渭川漪,琼山碧,是甚纬络”,通过渭川的涟漪和琼山的碧绿,进一步渲染了鲛绡的细腻与华美,同时也暗示了其结构的复杂与精致。
“眯眯看去,宛尔晶光错落”则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鲛绡上晶莹剔透的光芒,仿佛无数细小的光点在闪烁,增添了作品的动态感和视觉效果。接下来,“记昔年、建章曾荷仙娥托”通过回忆昔日的故事,将鲛绡与仙娥相联系,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浪漫色彩。
“就锦霞帔,即今重见,依旧冰蚕乱缚”一句,将鲛绡与锦霞帔相提并论,强调了其珍贵与华丽,同时通过“冰蚕乱缚”的比喻,展现了制作过程的艰难与精细。最后,“问线线丝丝,为谁缝却。多情阔别,怕涓涓泪滴,刺残巾角”表达了对鲛绡背后故事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制作者情感的揣摩,使得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赞美了鲛绡的美丽与独特,也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