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二首(其二)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鱼儿能潜入深水自然不必担忧垂钓之患,鸟儿会高飞就不会碰到罗网。
追逐权势的人争先恐后,到头来却可能后悔莫及,如同咬脐自嘲般无济于事。
在酒席前骗取猩猩的鲜血以博取欢心,躲在帷幕后贪图安逸如同燕子筑巢。
我有一句话你务必记住:世间自找苦吃的人实在太多。

注释

鱼能深入:鱼有潜游深水的能力。
宁忧钓:不必担忧被钓鱼者捕捉。
鸟解高飞:鸟懂得高飞的技巧。
岂触罗:不会轻易碰到捕鸟的罗网。
炙手:形容权势炙手可热。
噬脐何:比喻后悔无用,如同咬自己的肚脐。
尊前:酒席前,代指宴饮场合。
猩猩血:象征珍贵或牺牲。
幕上:帷幕后,代指权力机构。
燕燕窠:燕子的巢穴,喻指安逸之地。
记取:记住。
世间自取苦人多:人们常常自己给自己带来痛苦。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感兴二首(其二)》,表达了对现实不公和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鱼鸟各安其所、自由自在与人类相反的人生困境。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这两句以鱼和鸟为例,形象地展示了它们不受外界束缚的自由状态。这里的“钓”指渔网,“罗”则是捕鸟的工具。这两句通过自然界中生物自由自在的景象,反衬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束缚。

“热处先争炙手去,悔时其奈噬脐何。”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描写了人们在困难或灾害到来时争相逃生,以及事后懊悔无策的情形。“热”字这里可能隐喻战争、疫病等紧急状况,“炙手”则是比喻抢先逃脱之举。诗人通过这种极端的场景,表达了面对困境时人类无力的悲哀。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权贵与平民的对比。“尊前”指的是权势之人的生活,“猩猩血”可能是某种珍贵药材或特权享受。而“幕上”和“燕燕窠”则是一般人在简陋住所中寻求安慰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最后,“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这两句是诗人的感叹和警语。诗人希望读者记住,他所表达的是一个普遍真理:在这个世界上,不幸和痛苦的人很多,而这些痛苦往往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人类生活中的困境与不平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苦难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感所见

巧者焦劳智者愁,愚翁何喜复何忧。

莫嫌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

网外老鸡因断尾,盘中鲜鲙为吞钩。

谁人会我心中事,冷笑时时一掉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感春

老思不禁春,风光照眼新。

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倚棹谁为伴,持杯自问身。

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感春

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除非一杯酒,何物更关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感秋咏意

炎凉迁次速如飞,又脱生衣著熟衣。

绕壁闇蛩无限思,恋巢寒燕未能归。

须知流辈年年失,莫叹衰容日日非。

旧语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