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清凉院

背倚青峰面枕溪,濡毫新向壁间题。

善根不挠金莲合,净界无尘水月齐。

会启苾刍真乐境,花开檐卜远香畦。

因思祖塔尝游处,更在龙蟠虎踞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背靠着青翠山峰,脸对着潺潺溪流,我拿起笔在墙壁上写下新的诗篇。
善良的根基坚韧如金莲紧密相合,洁净的世界没有一丝尘埃,如同水月共融。
这将开启僧侣们的真实快乐境界,如同檐下的花朵散发出遥远田地的香气。
回想起曾游历的祖塔之地,它位于那龙盘虎踞的西边。

注释

背:背后。
倚:依靠。
青峰:青山。
面:面对。
枕:枕着。
溪:小溪。
濡毫:沾湿笔尖。
新:刚刚。
壁间题:墙壁上的题字。
善根:善良的基础。
不挠:坚韧不屈。
金莲:佛教象征的圣洁之花。
合:紧密。
净界:洁净的世界。
无尘:没有尘埃。
水月齐:如水月般纯净。
会启:将要开启。
苾刍:僧侣。
真乐境:真实的快乐境界。
花开:花开的景象。
檐卜:檐下。
远香畦:远处的花田。
祖塔:祖先的佛塔。
尝游处:曾经游览的地方。
更在:更在...之处。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像龙盘曲,像虎蹲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超脱。开篇"背倚青峰面枕溪,濡毫新向壁间题",诗人背靠青山,面对清澈的溪水,将笔蘸湿后书写于壁上,这种境界既显得诗人的闲适自如,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接着"善根不挠金莲合,净界无尘水月齐"中,“善根”指的是清凉寺的佛教修持之地,“金莲”则是莲花的别称,常用来比喻佛教中的智慧和纯洁。这里表达了寺院内外的清净与和谐,莲花不被世俗之物所污染,水月清澈无尘,体现出一片超凡脱俗的境界。

"会启苾刍真乐境,花开檐卜远香畦"中的“会启”可能指的是寺院中举行的一种佛教仪式,“苾刍”是僧侣的别称。这句诗描绘了在一种喜悦的心境中,和僧侣们一起体验到真实的快乐,同时寺院中的花朵开放,香气远散,这不仅是对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也反映出心灵的清净和满足。

最后"因思祖塔尝游处,更在龙蟠虎踞西"表达了诗人对于寺院内祖师遗迹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更远处风景的向往。"龙蟠虎踞"形容山势雄伟,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或者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修持之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7)

王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梅公仪新繁县显曜院

梵宇萧条白日长,苦空谭麈接藤床。

云章酷爱休诗丽,莲柄慵思远社香。

石发雨梳鸡苑寂,风梭春织鹫山凉。

劫灰心火销平尽,又听钟声下讲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新繁县东湖瑞莲歌

火云烁尽天幕腥,水光弄碧凉无声。

荷华千柄拂烟际,杰然秀干骈双英。

天敕少昊偏滋荣,宵零仙露饶金茎。

袅袅飘风起天末,绿华珰佩来琤琤。

觥觞式宴资击赏,何人掞藻飞笔精。

越国亭亭八百里,木兰泛咏称明媚。

争如锦水派繁江,孤根擢翠葩分腻。

紫清合曜流霞晖,楚台无梦朝云飞。

韩虢佳人新侍宠,温泉宫里赐霞衣。

赫赫曦阳在东井,珍房萃作皇家庆。

流火初晨复毓灵,连璧更疑唐杰盛。

眇观熙政接元和,嘉谷重荣田野歌。

高宗昔庆刘仁表,五色卿云世甚少。

我今取喻进德流,优哉祥莲出池沼。

草莱泥滓俱弃捐,致君事业殊商皓。

归作皋夔稷卨臣,同心一德翊华勋。

形式: 古风

诉衷情令

烧残绛蜡泪成痕。街鼓报黄昏。

碧云又阻来信,廊上月侵门。愁永夜,拂香茵。

待谁温。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不逢星汉使,谁识是灵槎。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