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汉代诗人赵岐之手,名为《歌》。诗中蕴含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通过对“国有逸民”的描绘,展现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国有逸民”,开篇即点明主题,逸民指的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贤士。诗人以“国”字开头,强调了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未能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接下来,“姓赵氏名嘉”一句,看似简单的人物介绍,实则暗含了对赵嘉这一形象的期待与寄托,希望他能成为那个能够改变现状的贤士。
“有志无时”,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表达了对赵嘉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无奈。这里的“志”不仅指个人的抱负与理想,更象征着对社会正义与进步的追求。然而,“无时”二字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即使有远大的志向,却因时机未到或环境不利而无法施展。这不仅是对赵嘉个人遭遇的感叹,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现象的深刻反思。
“命也奈何”,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感慨。在诗人看来,个人的努力与才华似乎无法对抗命运的安排,这种无力感和无奈情绪,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通过这一句,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命运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歌》一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感慨。它不仅是一首对特定人物的哀歌,更是对整个时代的一种反思,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正义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