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旧诗戏成

不作新诗只改诗,当家功用亦几希。

全牛迎刃未能解,六鹢遇风先退飞。

欲脱规模还似旧,枉教躯干不曾肥。

何如尽付红炉火,免使群公说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不创作新诗,只是修改旧诗,日常运用的才艺也极其有限。
即使面对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也无法轻松应对,就像全牛在刀下也无法轻易分解。
我试图摆脱过去的模式,却还是保持了旧有的样子,徒然让身体没有变得更加强壮。
不如将所有精力投入炼铁,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人的争议和评判。

注释

不作:不创作。
新诗:新的诗歌。
只:仅仅。
改诗:修改诗歌。
几希:极少。
全牛:比喻难题或整体。
迎刃:面对容易的事物。
未能:无法。
解:解决。
六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鸟,这里比喻自己。
遇风:遇到困难。
先退飞:首先退缩。
规模:模式或风格。
似旧:保持旧有。
枉教:徒然让。
躯干:身体。
不曾肥:没有变得更强大。
何如:不如。
尽付:全部投入。
红炉火:炼铁的火炉。
群公:众人。
说是非:议论纷纷。

鉴赏

这首诗是一种自嘲与自省的表达,诗人以其擅长之技——修改旧诗来反映自己的处境。"不作新诗只改诗,当家功用亦几希"一句,通过对比自己并不擅长创作新诗,只能对已有作品进行加工润色,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自谦态度,以及在文坛上的局限感。

接下来的两句"全牛迎刃未能解,六鹢遇风先退飞"则用比喻的手法来描绘自己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全牛迎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无法抵抗强大力量的境况,而"六鹢遇风先退飞"则是指诗人在遭遇挫折或挑战时,容易选择逃避。

"欲脱规模还似旧,枉教躯干不曾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突破现有的文学格局,以及在学习和实践中未能有所进展的失望。这里的"规模"指的是文学创作的框架或模式,而"枉教"则是说尽管投入了许多努力,但成效甚微。

最后两句"何如尽付红炉火,免使群公说是非"则是在建议将自己未能达到的标准和期望全部交给时间去考验,以此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争论。这里的"红炉火"象征着时间的磨练与考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嘲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创作境界以及文学成就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无法达至更高水平的无奈和失望。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时贤有爵高名重而不自由者再念閒居之可乐为赋长句

多幸因愚得养恬,林扃风变陡寒天。

杯传蕉叶温成酒,袄织梅花软入绵。

经室炉添羊胫炭,道床屏护鹧斑烟。

遥思病叟头如雪,冒冷遐征想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其二)

爱水移居宅,行藏岂但迂。

若非风月管,枉伴竹松臞。

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

请君看此老,堪作贵人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其一)

老监过陈实,贤郎似窦群。

共将奇句了,不许外人分。

访我三竿日,萦帘一炷云。

当家相见处,那此世情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杨伯子见访惠示两诗因次韵并呈诚斋(其二)

别去常关梦,书来意已强。

那看多竹地,相对两绳床。

壮志霜空鹘,禅心古庙香。

糠炉熟黄独,待子数分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