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柴门虽设日常关,只有琴书几案间。
屋宇无多聊近市,尘埃不到即深山。
悠悠世事非吾事,往往云閒是我閒。
出处尚疑陶靖节,倦如飞鸟始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柴门虽设日常关”,表明诗人每天都会关上自己简陋的柴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有琴书几案间”则显示了诗人隐居时的伴侣,只有琴和书,以及简单的桌子,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
以下“屋宇无多聊近市”,意味着诗人的住所不靠近繁华的城市,而是远离尘嚣。“尘埃不到即深山”则强调了他的居所之远离世俗,连尘土都难以到达,这里的“深山”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也可视作精神上的隔绝。
再接“悠悠世事非吾事”,表明诗人对于纷扰的世间事务漠不关心,他的生活与世俗之事无关。这与下句“往往云閒是我閒”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云游四海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闲适是他所独有的。
最后两句“出处尚疑陶靖节,倦如飞鸟始知还”,则借用陶渊明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倦如飞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疲惫却终于找到归宿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不详
江阔寒风痛括肌,村醪无力破寒威。
融霜点滴松间雨,爱日晴明身上衣。
闯竹柴扉黄犬吠,卧沙蓬艇白鸥飞。
烧痕已觉春来近,稍放青青出土肥。
青天素月古今流,奇观还须自我谋。
照有馀辉众人共,取之不禁此湖收。
水容天色交光处,玉鉴冰壶不夜秋。
俯仰无尘清绝甚,栏干百尺独宜搜。
别去六年久,重来四日留。
笋舆离古驿,荻岸即方舟。
云淡楚天阔,风高湘水秋。
洞庭知不远,乘兴欲盟鸥。
水夹山围近,天悭日到迟。
塞沙擎巨石,古木障崇祠。
黄藁畬田粟,青烟茅舍炊。
两村生理足,乐处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