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黄锦所作,名为《和吴生韵(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吴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首句“曾窥瀛岛履蓬山”,以神话传说中的瀛洲和蓬莱岛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境界或友谊的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吴生的敬仰与向往。接着,“遗草犹存石室间”则暗示了吴生留下的文学作品仍然在世间流传,其影响深远。
“搢笏披书香袅袅,垂绅奏赋佩珊珊”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吴生的才华与文采。搢笏(插笏)和垂绅(垂下衣带)是古代文官的服饰,此处用来形容吴生的儒雅风度;“书香袅袅”和“奏赋佩珊珊”则分别描绘了吴生作品的香气和他吟诵诗歌时的优雅动作,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一归岭峤愁榆暮,岂有琼芝驻蕣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吴生离开后的思念与哀愁。岭峤(岭南山脉)代表了远方,榆暮则是黄昏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而“琼芝”和“蕣颜”则分别比喻珍贵的友情和短暂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与不舍。
最后,“后进如君风雅少,瑶篇赠我不须删”两句,诗人感慨当今文坛风雅之士稀少,表达了对吴生才华的钦佩,并表示愿意保留吴生赠予的珍贵诗篇,无需删改,充分体现了对吴生作品价值的认可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生才华、风度及两人友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文坛风气的反思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