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益都府城寄呈东莱刘用章通守周仲瞻经历

城头鼓角落梅繁,休道戎兵列万屯。

十二山河空伯国,三千宾客更何门。

辽东避地风流远,牧野陈师节制存。

何限古今登眺意,斜阳芳草满平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城头战鼓声响起,梅花盛开在角落,别提那成千上万的士兵排列整齐。
昔日辉煌的山河如今空荡,曾经的国家只剩下三千宾客,他们又能投奔何处。
辽东这片地方远离纷争,当年牧野之战的战略仍在,纪律严明。
无论是古往今来,还是在此登高远望,都充满了无尽的情感,夕阳照耀着广阔的平原,芳草如茵。

注释

鼓角:战鼓和号角,代指战争气氛。
戎兵:军队,此处指敌军。
伯国:古代的一种高级封号,此处可能指曾经的强大国家。
牧野:古代战争地名,周武王伐纣的战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和荒凉景象。"城头鼓角落梅繁"一句,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凄美的气氛,鼓角声和飘落的梅花交织出边关军事的紧迫感。"休道戎兵列万屯"则是诗人对战争现实的一种慨叹,表明战争已经成为常态,而非偶然之事。

接着,"十二山河空伯国,三千宾客更何门"两句,通过对荒废古国和曾经繁华的宾馆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往昔历史的眷恋以及当前现实的无奈。这里的“十二山河”可能是指某一特定地区,而“三千宾客更何门”则是对过去繁华时期的一种怀念。

"辽东避地风流远,牧野陈师节制存"两句,诗人通过写辽东作为避难之所,以及牧场上陈旧的军事布局,传达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孤寂感。这里的“辽东”通常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区,而“牧野陈师节制存”则是对军队阵地的一种描绘。

最后两句"何限古今登眺意,斜阳芳草满平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与现在的无尽思索,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美好景色时内心的情感。这里的“斜阳”指的是倾斜的太阳光线,而“芳草满平原”则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历史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感悼。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鹦鹉

毛羽自然可数,仙禽不受凡笼。

衔得梧桐一叶,中含无限秋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白石山

日车未访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转蓬。

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

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虽存味早空。

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诗一首

薰风将雨熟黄梅,忙里偷闲此地来。

更欲少留偿逸兴,长官却怕晚衙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五峰岩

五峰岩在白云间,岩下千山与万山。

莫向公卿容易道,恐伊来此一生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