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月华》由清代诗人徐节征所作,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华的壮丽景象。诗中以“寂寂中元夜”开篇,点明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青天看月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轮高悬于空中的满月,月光洒落,如同华美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
“深红敷蜀锦,浅碧翳宫纱”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光下的景色比作蜀锦与宫纱,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形象地展现了月华之美。其中,“深红”与“浅碧”不仅描绘了月光下景物的颜色变化,也暗示了月色的丰富层次和细腻质感。
“兔老毫生彩,蟾盈气吐霞”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形态与动态。这里,“兔”指的是月亮上的玉兔传说,“老毫生彩”形容月光如老兔之毛般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辉;“蟾”则是月亮的别称,“盈气吐霞”则描绘了月圆时分,月光如同蟾蜍吐出的霞光,弥漫在空中,美不胜收。
最后,“秋来云物好,瑞色映皇家”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含了对皇室的颂扬。秋季的云彩与月华交相辉映,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美感,也寓意着吉祥与繁荣,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中秋之夜月华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