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问影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形问影》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形”与“影”的对话,探讨了自我认知、人生哲理以及心灵与自然的关系。

首句“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以“形”自比,表示自己从无到有,独立存在;而“影”则由“形”产生,依赖于“形”而存在。这种对比揭示了个体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存在的本质。

接着,“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描绘了“形”与“影”在不同环境下的互动,无论是忙碌的白天还是宁静的夜晚,两者始终相伴,体现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强调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不为外物所扰。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则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指出每个人都会经历岁月的洗礼,最终归于同一状态。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表达了对“影”未能理解“形”内心世界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

最后,“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总结了对话的意义,认为深入交流和理解可以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如同东晋诗人陶渊明一般,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能共享精神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形”与“影”的对话,深刻探讨了自我认知、人生哲学以及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闻说鄱阳湖,洪波荡流万亿顷。

白云秋色入混茫,欸乃纵横几渔艇。

洞穴浮光照终夕,神龙抱珠睡不醒。

中央突兀拥苍翠,别有天地一仙境。

两峰复两峰,倒插虚塘太古影。

下通坤轴深莫测,山根欲动石头冷。

鹤嫌鱼腥非真味,独餐元气巢其顶。

老翁自由脱世网,不检丹书心愈静。

时序长存松桂盟,烟霞偏助桑榆景。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

高挂壁间旷我目,毫端能尽泽国迥。

要探奇绝须主人,昨梦登攀杖藜并。

游子寄声江雪寒,北风吹帆送归省。

形式: 古风

浩歌篇

人间岁月机头梭,无药可青双鬓皤。

两病垂死加餐饭,眼中新墓栽松萝。

铭旌往往少年子,焉知商山万古郁嵯峨。

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渐多。

诸孙随我步晴景,白云片影落沧波。

隔岸相呼鸭与鹅,聊供笑乐复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武陵蒋明府子培过邺因谈桃源之胜南都杨茂才伯海曾绘斯图并长歌见寄勉成一篇用答两意云耳

武陵贤宰多爱民,若使逋逃犹避秦。

城头常悬岁时雨,洞口不隔天地春。

君探奇踪问渔父,鸡犬日閒似太古。

一涧如空石作桥,千家相接蓬为户。

辍棹问津沅水西,厚俗非关晋风土。

沙丘半路没祖龙,阿房那听咸阳钟。

荆南斜日莽迢递,目穷候雁徒支筇。

我欲胜游系怀抱,昨夜梦着巴陵道。

谁能写出桃源图,仙花长红春长好。

含毫搆思通神明,汉江髣髴东流声。

寄我半幅见两绝,兼之大篇殊纵横。

斗室豁然入浩渺,坐间波动烟霞生。

蒋王云仍岂凡骨,一脉来自建康城。

杨子相知念衰老,建安回首中原情。

形式: 古风

蝴蝶叹

醉来万事无不掷,醒后多思那有益。

月当中天光渐昃,人逢盛时病相迫。

君不见花间蝴蝶草间飞,清霜满园何处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