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扬。
既合千年圣,能安百谷王。
天心随泽广,水德共灵长。
不挠鱼弥乐,无澜苇可航。
化流沾率土,恩浸及殊方。
岂只朝宗国,惟闻有越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图景。在这样的世界里,国家崇尚大道,四海之内太平无波。千年来的圣君能够使百谷之王都得到安定。天心宽广慈祥,如同水德般深远且长久。鱼儿在不受干扰的水中欢乐地游弋,而没有乱流阻碍航行。这样的美好景象和恩泽洒满每一寸土地,惠及每一个角落。
诗中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圣明君主的赞颂。通过海水不扬波这一形象,强调了国家安稳、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越国界,对世界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君主的期望,是一首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不详
厌世逃名者,谁能荅姓名。
曾闻王乐否,眷取路傍情。
鸟啼莺语思何穷,一世荣华一梦中。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
文章高韵传流水,丝管遗音托草虫。
春月不知人事改,闲垂光影照洿宫。
桃蹊李径尽荒凉,访旧寻新益自伤。
虽有衣衾藏李固,终无表疏雪王章。
羁魂尚觉霜风冷,朽骨徒惊月桂香。
天爵竟为人爵误,谁能高叫问苍苍。
落花寂寂草绵绵,云影山光尽宛然。
坏室基摧新石鼠,潴宫水引故山泉。
青云自致惭天爵,白首同归感昔贤。
惆怅林间中夜月,孤光曾照读书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