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
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閒。
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
这首诗描绘了上京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的风貌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首句“天阙虚无里,城低纳远山”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天际与城市相接,远山仿佛融入了虚无之中,展现出一种空灵之美。接着,“白榆迷雁塞,青草补龙湾”两句,通过白榆树和青草地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雁塞”和“龙湾”的隐喻,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壮丽。
“市簇家家近,官清日日閒”则转向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市井繁华,邻里之间关系紧密,官府清明,百姓生活悠闲自得,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最后,“重游深问俗,渐恨鬓毛斑”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入探索与感慨,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不禁感叹于自己的年华已逝,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上京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还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不详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旧岁寒冬恶,霏霏土雨迷。
门荒悬马革,草净绝牛蹄。
列帐烟光惨,空营月色低。
县官捐粟帛,岁晚得扶携。
上国饶为客,天凉眼倍青。
白鱼沙际网,黄鼠草间翎。
芍药围红斗,摩姑缀玉钉。
渐知尘骨换,振佩接青冥。
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
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
驼鼓村村应,传更趣进程。
草肥凉露白,树薄晓风清。
帐殿横金屋,毡房簇锦城。
属车流水度,细点侍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