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赋古松得青字

风韵飕飗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青。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风的韵味更加清新悠长,胡须斑白的树干挺立如亭。
树根深深扎根岩石,仿佛与山峦争斗力量,巨大的树冠常常饱含雨水,一片翠绿。
它曾照亮月色,让鹤在此过夜,近来又经历雷电,带着龙的气息。
我这衰弱之躯,惭愧没有仙人的骨气,只希望能汲取树液,以慰藉我老年的岁月。

注释

飕飗:形容风声或水流声清越。
苍髯:形容胡须斑白。
岩峦力:山石的力量。
流膏:指树液,比喻滋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松树,通过对其形态和精神特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风韵飕飗远更清"一句,设定了松树立于高远之处,它与风的交响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苍髯瘦甲耸亭亭"则描绘出古松的形态,苍老、坚韧而又挺拔,如同亭台楼阁般雄伟。

"连根欲斗岩峦力"和"一盖常涵雨露青"两句,表达了松树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它们深入地底,与山石相依,与天空共存,仿佛有着不可撼动的力量和永恒的生命力。

"曾映月明留鹤宿"和"近经雷霹带龙腥"两句,则让人感受到松树见证了岁月变迁,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界的壮丽。它在明月下为鹤提供栖息之地,又在雷雨交加中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气概。

最后两句"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凡胎俗骨的自谦,同时也透露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诗人希望能从这棵古松身上获得灵感,或是象征性的采集其精华,以慰藉自己的晚年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力和超越凡尘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双树

猗猗映门树,团团若双盖。

微风薄层霄,彷佛斗清籁。

逍遥步其下,秀色吾所爱。

秋来霜叶红,飘落不相待。

形式: 古风

少稷远访弊庐仍留佳句书此写怀抱不足为报也

常嫌门外车,驱驰但扬尘。

今朝故人来,喜听声辚辚。

昔别自梁苑,分飞湘吴闽。

痛心鸣镝祸,事往勿复陈。

共载谐寥阒,分筇上嶙峋。

山川旧赏识,挟友意弥新。

徘徊小精庐,剧谈口翻津。

为言漂荡馀,投迹荒寒滨。

夕火斧僧林,朝餐籴邻囷。

官闲非所恨,有禄不济贫。

牢愁写万斛,语壮眉不颦。

定知撑肠书,为君发精神。

调钟尚变哑,画龙孰窥真。

吾闻倜傥才,韬默贵自珍。

量海浚宜广,豪山磨欲磷。

十科世所重,群公谓当仁。

向来荐牍飞,璧光动高旻。

陈编论糟粕,中有王道谆。

谋国必张国,疗民须活民。

但得君名扬,何异我志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少稷赋十二相属诗戏赠一篇

不用为鼠何数奇,饭牛南山聊自怡。

探穴取虎有奇祸,守株伺兔非全痴。

文成雕龙盈卷轴,画蛇失杯坐添足。

走马章台忆旧游,岁月才惊羊胛熟。

六窗要自息猕猴,黄鸡无应心日休。

白衣苍狗变化易,世事何殊牧猪戏。

形式: 古风

木犀古风

化工吝幽香,斑斑被花木。

氤氲寒岩桂,高韵盖群馥。

无人尽日芳,守志何幽独。

士介耻求知,女贞惭自鬻。

凄凉楚山秋,樛枝吐金粟。

浅水映轻明,微飙发含蓄。

楼端静忽闻,马上遥相逐。

踟蹰为延伫,但见林峦绿。

瓶罂谁折赠,清芬閟庐屋。

久处不自知,乍至弥郁郁。

客悲芳岁暮,梦绕寒溪曲。

长吟小山词,古意恐难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