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秋篷

春堤曾小泊,一篷儿恰在柳阴中。

乍蜻蜓飞过,鸬鹚立满,剪剪西风。

误入芦花深处,秋雪压难松。

还被枫人觉,堆上愁红。

坐稳也如牛背,只横吹短笛,换个渔童。

写浮家图画,斜照旧衫烘。

又层层霜月围紧,掩船窗灭烛听孤鸿。

江南路,漫敲疏雨,酒梦惺忪。

形式:

鉴赏

这首《潇潇雨·秋篷》是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易顺鼎的作品,以秋日小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开篇“春堤曾小泊,一篷儿恰在柳阴中”,回忆起往昔春天在堤岸停泊的情景,小舟静泊于柳荫之下,营造出宁静而闲适的氛围。

接下来,“乍蜻蜓飞过,鸬鹚立满,剪剪西风”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蜻蜓翩翩,鸬鹚栖息,西风微拂,增添了季节的转换感。诗人误入芦花深处,感受到秋意浓厚,芦花如雪,秋雪压枝,枫叶染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坐稳也如牛背,只横吹短笛,换个渔童”几句,诗人以悠闲自得的姿态,坐在船上吹笛,仿佛与渔童的生活融为一体,画面恬淡而富有诗意。随后,“写浮家图画,斜照旧衫烘”进一步强调这种随波逐流的生活,夕阳余晖映照在旧衣上,温暖而宁静。

最后,“又层层霜月围紧,掩船窗灭烛听孤鸿”描绘夜晚来临,月光如霜,诗人独坐船舱,聆听孤雁的叫声,更添了几分寂寥和思乡之情。结尾“江南路,漫敲疏雨,酒梦惺忪”则以江南雨声和酒后的朦胧梦境收束,展现出诗人对江南之路的深深怀念和醉人的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生活之趣,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秋缆

怅垂杨、不系春船,丝丝枉织怨碧。

蠹树心空,鸿沙爪静,留住烟篷客。旧移椿,已难识。

云影潮痕换今昔。愁寂。被渔火照见,秋来陈迹。

梦惊晚汐。看银鸥、睡处波才尺。

唤绿蓑冲晓,忍寒乍解,一手霜华白。

记追凉,藕花国。神女祠前正堕月。还忆。

钓舟酣卧,任他横直。

形式:

满江红.湖汊写望

行尽蘋乡,才得见、数间渔屋。

正荒滩、炊菰扫叶,饭香初熟。

青草湖船鸥避桨,黄茆野庙鸦争粥。

问何人斜雨细风中,吹龙竹。有几个,云帆逐。

有几个,烟篷宿。有几个、投书吊屈,牢骚如仆。

纯是秋声鸿雁过,悄无春影鸳鸯浴。

最怜他一转一重深,潇湘曲。

形式:

鹧鸪天.客自沪上归,言海上多传余艳词,赋此感旧。三首(其一)

澹墨浓愁写数行。妓楼僧院酒家墙。

西陵松柏盟苏小,南院桃花吊李香。

珊作架,锦为囊。少年别样冶游装。

鸳鸯乞句题红藕,鹦鹉徵诗赠绿杨。

形式:

鹧鸪天(其二)

忽脱鹴裘贳酒还。迷花结习欲全删。

参来嚼蜡禅心定,写罢惊鸿赋手闲。

披半臂,拥双鬟。此生孤负是红颜。

梦和春雪消成水,愁比秋云积作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