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

走马黄昏渡河水,夜争归路春风里。

指点韦城太白高,投鞭日午陈桥市。

杨柳初回陌上尘,烟脂洗出杏花匀。

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黄昏时分骑马过河,夜晚争着在春风中返回家乡。
手指向韦城,称赞李白的诗才高超,如同在正午阳光下投鞭于陈桥市。
初春的杨柳轻拂路上尘埃,杏花经过雨水清洗显得更加鲜艳。
道路上落英缤纷令人惋惜,仿佛失去了新年一半的美好春光。

注释

走马:骑马。
黄昏:傍晚。
渡河水:过河。
夜争归路:夜晚赶路回家。
春风:春风。
指点:称赞。
韦城:地名,可能指李白故乡或与李白有关的地方。
太白高:指李白的诗才高超。
投鞭:形容气势磅礴。
日午:正午。
陈桥市:地名,可能与历史事件有关。
杨柳:春天的柳树。
初回陌上尘:刚刚拂去路上的尘土。
烟脂:比喻雨后的清新。
洗出杏花匀:雨水洗净了杏花,使其颜色均匀。
纷纷塞路:落花满路。
堪追惜:值得珍惜。
失却:失去。
新年一半春:新年之初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春日归途图景。在黄昏落幕之际,行者骑着马儿渡过河流,夜色中争取归家的路程,却恰逢春风轻拂。诗中的“指点韦城太白高”一句,不仅写出了旅人仰望著名山峰的壮丽景象,也映衬出诗人的胸襟与志向。而“投鞭日午陈桥市”则是对行程中偶遇的一处市场场景的细腻描绘,透露出一丝急促和匆忙。

“杨柳初回陌上尘”一句,通过杨柳的轻拂和路边扬起的尘土,展现了春天复苏的生机与行人脚步所带来的生动感。紧接着,“烟脂洗出杏花匀”则以杏花作为意象,不仅绘声绘色地描摹了春日柔和的光线,更隐喻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赏析。

最后两句“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易逝、春光难留的感慨。诗人通过行人在尘土飞扬中急匆匆地追赶而不得的场景,以及对春日时光流逝的无奈,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时间意识和生命体验。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生活、时间与自我的思考,是一篇融合了写景抒情于一体的杰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饭祈泽寺

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

山白梅蕊长,林黄柳芽短。

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閒断。

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

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

玩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形式: 排律

饮裴侯家

裴侯饮我日向中,四坐宾客颜皆红。

扫除高馆邀我入,自出粜麦怜民穷。

天边眼力破万里,桑麻冥冥山四起。

野心探寻殊未已,更欲湔衣北城水。

忽见碧树樱桃悬,下马恣食不论钱。

赤星磊落入我眼,恐是半醉游青天。

裴侯方坐尘沙里,役身救物当如此。

我曹偶脱簿领閒,何忍爱惜一日闲。

且归拂席饱眠睡,明日更看滁南山。

形式: 古风

到郡与同官饮

泻碧沄沄横带郭,浮苍霭霭遥连阁。

草木犹疑夏郁葱,风云已见秋萧索。

荒歌野舞同醉醒,水果山肴互酬酢。

自嫌多病少欢颜,独负嘉宾此时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叔孙通

先生秦博士,秦礼颇能熟。

量主欲有为,两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仪,群豪果知肃。

黄金既遍赐,短衣亦已续。

儒术自此凋,何为反初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