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紫阳书院作(其二)

昔年曾此公壶觞,三十年来半已忘。

忽向雪泥重闻讯,剧怜泡影太悤忙。

乌衣零落门庭换,铜狄摩挲感慨长。

剩有当年旧宾客,天留老眼看兴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的《移居紫阳书院作(其二)》。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公壶觞中的欢乐时光,感叹三十年光阴荏苒,许多往事几乎淡忘。当再次听到相关消息,他感到惊奇并惋惜那些如泡影般短暂的过往。乌衣巷的变迁和铜狄的磨损,引发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最后,他欣慰地发现还有当年的老友留存,得以以老眼见证历史的兴衰。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与人事更迭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黄沙歌

昔人探河源,云从火敦脑儿始。

我行未至昆仑虚,未识河源何处是。

乃从海橃一登临,不见河源见河委。

前日吴淞口,昨日清水洋。

无端沧海中,灿烂成奇光。

布金非舍卫,抟土无娲皇。

是何海中沙,有若琉璃黄。

舟人为我言,此乃黄河入海之故迹。

海色与天光,上下同一碧。

黄河千里百里奔腾来,其势不能遽与海为一。

遂令海底皆黄沙,万丈光芒映朝日。

始信河为四渎雄,入海犹难渝本质。

呜乎,龙门穿凿神禹功,送之入海事已终,谁从海外寻其踪?

昔人未见我及见,眼界洵足千秋空。

岂比东方曼倩紫泥海,徒将谰语欺儿童。

形式: 古风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其一)

高冢梅花岭,行人再拜过。

荒阡重洒扫,生气未消磨。

遗像清高甚,家书涕泪多。

龚钱诸大老,对此竟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其二)

南渡艰难日,仓皇诏督师。

二陵半榛莽,四镇各旌麾。

慷慨复仇议,悽凉绝命词。

龙髯攀未逮,自恨一年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史忠正公祠墓图为其裔孙题.四首选三(其三)

每读公遣集,当年事可嗟。

朝廷危似幕,门户乱如麻。

宰相春灯艳,君王暮气加。

维扬城畔路,辛苦建高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