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述事(其二)

野径荒凉日欲晡,林栖水宿递相呼。

汀洲霜冷蒹葭老,山路秋高苜蓿枯。

屈子壮心能忘楚,武侯遗恨在吞吴。

便从海岛寻蓬岛,先向鹅湖下鹉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荒凉而静谧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野径荒凉日欲晡,林栖水宿递相呼”,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氛围。黄昏时分,野径上显得格外荒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林间的鸟儿和水边的动物相互呼唤,似乎在诉说着它们各自的故事,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颔联“汀洲霜冷蒹葭老,山路秋高苜蓿枯”,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汀洲上霜气袭人,芦苇已经变得苍老,山路在秋风的吹拂下,苜蓿草也已枯萎。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

颈联“屈子壮心能忘楚,武侯遗恨在吞吴”,借用了屈原和诸葛亮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感慨。屈原虽有壮志未酬,却能超越个人的悲欢,展现出高尚的情操;诸葛亮虽然功勋卓著,但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留下了遗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

尾联“便从海岛寻蓬岛,先向鹅湖下鹉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他想象自己能够穿越现实的束缚,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境,或是先到某个地方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9)

陈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上述事(其三)

忆昔扁舟过洞庭,长怀七十二峰青。

三年跅弛吴中客,十载漂流水上萍。

作赋便思招海贾,移文无复愧山灵。

碧天寥阒秋如洗,愿借仙家白凤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冯克敬清风轩

层轩修竹翠重重,万叶秋声吼箨龙。

冰碗蔗浆凝玛瑙,金盘玉露泻芙蓉。

脱巾挂壁云根净,拄笏看山爽气浓。

沧海月明歌舞地,尽堪留客共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春波渔傲为王原鲁赋

猩袍自脱换羊裘,鼓枻长歌上钓舟。

山泽有人能忘汉,熊罴无梦可兴周。

绿波芳草西湖上,细雨斜风古渡头。

不是忘君与忘世,盛时原自有巢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

日日江村听雨眠,风尘万事总堪怜。

漂流未见民归业,赋敛重教出市廛。

壮士有戈回白日,竖儒无术补青天。

故园梦想荒芜遍,茅屋苍苔老石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