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其二)

野菊花全谢,霜林叶半残。

茅堂人独坐,未觉布袍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静谧画面。首句“野菊花全谢”,点明了季节特征,菊花凋零,标志着秋天的深入。接着“霜林叶半残”,进一步渲染了秋意的浓重,树叶被霜染成半红半黄,一片萧瑟之感。诗人独自坐在茅草屋中,与外界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内心的情感并未因环境的寒冷而有所波动,“未觉布袍寒”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淡然态度,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时的平和心境,以及对生活简单质朴的追求。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让人感受到深秋的静美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收录诗词(2)

萧一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李白墓

千古高名在,青山片碣留。

牛羊欺宿草,樵竖上荒邱。

聚族无三户,埋诗只一抔。

平生雠力士,污足亦何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春寒同友人夜坐

无端邂逅岂前期,灯火荧荧卜夜时。

野鸟求明啼盍旦,寒花惜别号将离。

柳眠欲伴人三起,树绕空留鹊一枝。

忽忆萼楼长枕被,大裘千丈更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赭山怀古

赤铸山头鸟不飞,上皇曾此易青衣。

无多侍从争投甲,有限生灵但掩扉。

五国城西边月苦,景阳楼下夜钟微。

心伤莫唱淋铃曲,未得生从蜀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桃花源

蓊蔚林深自湿衣,日含山气雾孤飞。

因愁涧险无平路,遂令幽人去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