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渡口无人上野航,白头巨浪自冲撞。
东风三日不肯住,吹送杨花飞度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孤寂的水边景象。"渡口无人上野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荒凉的渡口,没有行人的踪影,只有船只孤独地停泊在野外的江面,显示出一种人迹罕至的静谧。接着,"白头巨浪自冲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巨浪比喻为白发苍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江浪的汹涌和不息,仿佛它们在无尽地自我冲击,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东风三日不肯住",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力量的持久,东风持续三天仍未停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坚韧。最后,"吹送杨花飞度江",东风不仅带来春的气息,还将飘零的杨花吹过江面,这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如梦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渡口、巨浪、东风和杨花,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富有动态感的画面,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萨都剌的笔触简洁而富有诗意,展现出元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不详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气扑人湖面水,幽声到耳树头风。
人家蚕老樱桃过,恰似淮南四月中。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
野老柳阴沽秫酒,行人马上寄家书。
杨花点点冲帆过,燕子双双掠水飞。
淮上渔人閒不得,船头对结绿蓑衣。
退朝西殿承平日,一片春云奏凤笙。
白面内官供玉食,却将黄帕覆银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