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郊外

涔涔雨沉城,浩浩泥没辙。

四山气如蒸,万里天欲雪。

我时出郊坰,山径屡曲折。

虽怀颠沛忧,亦有观览悦。

幽花媚林薄,粲粲生意发。

红紫相后先,各自有时节。

长松困冰雪,憔悴终不屈。

及今翠夭娇,腾拔见筋骨。

阴阳有代谢,物性安可夺。

请视大块中,纷纷尽毫末。

兴衰若鳞次,今古犹市阅。

只此晦与晴,变态亦俄忽。

归路日已炀,披襟涤初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时节郊外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命的顽强。

首句“涔涔雨沉城,浩浩泥没辙”描绘了雨势之大,雨水淹没了城市,道路被泥泞覆盖,营造了一种湿冷、压抑的氛围。接着,“四山气如蒸,万里天欲雪”进一步渲染了天气的恶劣,山间的雾气如同蒸腾的热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雪。

诗人随后步入郊野,“我时出郊坰,山径屡曲折”,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尽管内心充满忧虑,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带来了愉悦。他注意到“幽花媚林薄,粲粲生意发”,在密林深处,花朵绽放,展现出勃勃生机。红花与紫花交替开放,各有其时,象征着自然界万物有序更迭。

“长松困冰雪,憔悴终不屈”描绘了松树在严冬中的坚韧,即使被冰雪覆盖,也依然挺立不倒。而“及今翠夭娇,腾拔见筋骨”则展示了春天来临时,松树焕发新生,枝叶茂盛,显示出其坚韧的生命力和成长的力量。

诗人感慨于自然界阴阳代谢的规律,指出物性难以改变,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生命总能找到适应的方式。“请视大块中,纷纷尽毫末”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细微之处的敬畏与赞美。

最后,“兴衰若鳞次,今古犹市阅”将自然界的变迁与历史的更迭相联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轮回。而“只此晦与晴,变态亦俄忽”则描绘了天气的瞬息万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归路日已炀,披襟涤初热”则以诗人归途的感受收尾,阳光逐渐温暖,脱去外衣,感受初夏的凉爽,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食时节郊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变化,以及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余比见管勾太平观刘朝奉见嫌太盛教以一食之法自用有效因以告子由且进先耆后欲之说蒙示长篇窃服高致谨再用元韵和寄

庐山九江南,胜隐类王屋。

中有刘先生,逃荣弃朱毂。

我尝问持养,次第蒙摄伏。

操心要常存,尤戒忌追逐。

教人啖火枣,喻世指风烛。

一从屏晚膳,已觉失颐肉。

谅能早如此,盎自有馀粟。

寝甘无复梦,行健不须竹。

华池涌清波,漱饮每充足。

当使百灵朝,如闻九虫哭。

欲尘亦遂扫,由味方有触。

甘肥自煎熬,其毒甚回禄。

愿公亦澹薄,同享秀眉福。

丈夫贵决烈,安得犹碌碌。

淘沙始见金,椎石方逢玉。

所以老氏言,为腹不为目。

未能便仙去,轻举随白鹄。

且保临老年,眼明腰不曲。

形式: 古风

送徐德古

鱼虾争后先,波浪拂西北。

今朝卧龙起,且与收风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常甫招客望海亭

蓬莱酿酒酒已成,贺家池上新采菱。

紫衣侍立乌帽走,吾兄招客望海亭。

归来为我道客语,出没帆墙俱可数。

醉中遥指北山下,云此白处乃海浦。

入山迤逦数百山,客居乃在一山颠。

虽非阳侯所窟宅,风涛澒洞已拍天。

馀山亦有人杂居,山无桑麻只捕鱼。

海中百怪所会聚,海马海人并海驴。

或如七十之老翁,或如三尺之侏儒。

手足口眼莫不见,鞭磔尽作人号呼。

千艘竞造石首脯,雨声飒飒鱼来初。

截波一网千万尾,棹歌喜噪翻蓬壶。

垂钓忽挂绿鹦鹉,探石仍得真珊瑚。

晚晴蜃结彩霞阁,夜黑龙呈明月珠。

红涟紫液碧潋滟,顷刻变态世所无。

我闻此景若在眼,便欲驾舶寻天吴。

昔时管宁亦避地,吾祖叹息思乘桴。

我今何为不可往,谁能俛首甘区区。

平时此亭景最美,自谓清旷更无比。

一闻客语心坐驰,却上望海污潢耳。

嗟哉好恶随所迁,世间万事多如此。

形式: 古风

官松

我行九江南,旷野围空山。

道旁何所有,高松立巑岏。

藏标隐云雾,秀气凌冈峦。

横骞却与走,怪状千万端。

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流金五六月,方苦行路难。

骑者欲颠沛,负者面如丹。

气息几断绝,至此方少宽。

消渴饮甘露,涸辙投长澜。

乃知古人意,为惠无穷年。

亦有被剪伐,行列颇不完。

岂非风雷变,或者盗贼繁。

土人对我叹,云有县长官。

为政猛于虎,下令如走丸。

取此为宫室,将以资宴欢。

良工操斧斤,睥睨长林间。

择其最高大,馀者弃不观。

千夫拥一柱,九牛力回旋。

至今空根悲,泣泪尚未乾。

彼令诚何心,缓急迷后先。

毫末至合抱,忍以顷刻残。

万众所庇赖,易为一身安。

居上恬莫问,在下畏不言。

世事类若斯,呜呼一摧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