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谒金门》由清代词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春天离去后,自然界中的一片寂寥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愁绪。
开篇“春乍去”,简洁明了地点出季节变换的主题,春天刚刚离去,留下满天飘飞的柳絮。这一句不仅勾勒出春末夏初时节特有的景象,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留得一天飞絮”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离去后的景象,飞絮在空中飘荡,仿佛是春天最后的痕迹,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丰富想象。
“寂寞眼看肠断处”,将情感推向高潮。面对这满目的萧瑟,词人以“寂寞”二字形容自己的心境,仿佛整个世界都因春天的离去而变得孤寂。而“肠断”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哀伤,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可见一斑。
接下来,“能经几朝暮”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春天回归的渴望。词人似乎在问自己,这样的寂寞和痛苦还能持续多久?
“玄鸟归来初乳”一句,运用了“玄鸟”(即燕子)的回归作为春天回归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重生。燕子初乳,意味着新生的到来,为词中的愁绪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消瘦那知如许”一句,又将情感拉回现实,指出即使春天回归,自然界的生命也经历了冬日的严寒,变得消瘦。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经历风霜后的感慨。
“无赖杜鹃啼更苦”一句,引入了杜鹃鸟的啼鸣,以其凄厉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愁绪。杜鹃鸟的啼叫常被赋予悲凉之意,这里更是将其与愁绪相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美。
最后,“催愁来院宇”一句,将愁绪具象化,仿佛愁绪本身是有形之物,能够主动进入人的居住空间,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
综上所述,《谒金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离去后自然界的变化与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