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阳洞

天台自是神仙窟,常恨平生游未足。

朅来访古得洪阳,不惮攀跻冒炎酷。

当年事往虽渺茫,至今峭壁摩空苍。

豁从洞口见穿穴,始信灵迹由天藏。

细泉滴乳散璎珞,乱石排衙互拿攫。

上施床几看烧丹,旁布塍畦閒种药。

虚舟聊具仍驭风,灵源暗与江流通。

欲携束缊恣幽讨,却疑深处藏蛟龙。

惜哉此境真奇绝,地偏往往成湮没。

仅存野庙傍山阿,傥非好事谁留辙。

吾衰重到定无期,肯辞茧足陵丹梯。

共言荆榛无路入,徒羡翠羽穿林飞。

安知咫尺蓬莱隔,邂逅仙人还不识。

谩书所历记吾曹,归向天台诧泉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洪阳洞这一仙境的向往与探访,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洞穴的神秘与壮丽,以及其中蕴含的道教文化元素。

首句“天台自是神仙窟”,以天台山的神话背景引入,暗示洪阳洞可能隐藏着非凡的灵性与神秘。接着,“常恨平生游未足”表达出诗人对未能充分探索自然美景的遗憾。随后,诗人亲自探访洪阳洞,不畏艰难险阻,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

诗中详细描绘了洞穴内的景象:“当年事往虽渺茫,至今峭壁摩空苍。”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了洪阳洞的历史悠久与自然景观的壮观。接着,诗人描述了洞穴内细泉滴落形成的美丽景象,以及排列整齐的乱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进一步,诗人联想到洞穴中的道教文化,如“上施床几看烧丹,旁布塍畦閒种药”,暗示了这里曾是道士修炼之地,充满了神秘与智慧。同时,诗人也提到自己乘坐轻舟,仿佛能驾驭风行,与洞穴深处的灵源相通,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然而,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色,诗人却感叹“欲携束缊恣幽讨,却疑深处藏蛟龙”,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好奇。最后,诗人感慨于洪阳洞的美景被遗忘,只有偶然的访客才能发现其价值,表达了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洪阳洞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被遗忘的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3)

宋之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云院

石径缘云艰复艰,不知萧寺驻林间。

馀香满袖花惊眼,空翠沾襟雨暝山。

早晚报衙蜂扰扰,友朋相和鸟关关。

我来亦被浮名缚,那得高僧一样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禅寂院三首(其一)

簿书丛里匆匆过,小白长红总自芳。

独到远村浑不恶,绿阴深处野花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禅寂院三首(其二)

黄云翻尽水平田,时有农耕破晓烟。

热气渐深牛易喘,不须辛苦更加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禅寂院三首(其三)

柳丝风飏马蹄轻,又作长亭十里行。

争似老僧无一事,白云攲枕听莺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