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秋后霍山水灾的悲惨景象,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灾难对人间社会的巨大冲击。
首联“破块鸣条动大千,北鸿南燕怅秋田”描绘了灾后景象的凄凉与荒芜。破败的田野,枯萎的草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哀鸣。北飞的鸿雁,南归的燕子,它们在秋田上空盘旋,似乎在为这片土地的凋零而感到哀伤。
颔联“我穷安适乌托国,世乱宁论马踏边”表达了诗人对灾民无处安身的深切同情。在动荡不安的世道中,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之地都难以找到,更不用说寻求避难之所了。这里“乌托国”暗喻理想的避难所,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这样的理想之地根本不存在。
颈联“一夕巫祁惊霍岳,万家夜壑泣尧天”进一步渲染了灾情的严重性。一夜之间,霍岳被洪水侵袭,山崩地裂,无数家庭在夜晚的山谷中哭泣,哀叹苍天的不公。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洪水来临时的震撼力和破坏性。
尾联“丹霾赤地蛟蝗并,劫尽山存问老禅”则揭示了灾后的惨状。丹霾笼罩大地,赤色的土地上不仅有洪水带来的灾害,还有蛟龙和蝗虫的肆虐。在这样的劫难之后,山川依旧存在,但面对这一切,老和尚或许只能发出一声叹息,表达对世事无常、人间苦难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难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