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陆州.排遍第三

坐对银釭晓,停留玉箸痕。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翻译

坐着面对着银色的灯直到天明,眼泪停留在脸上如同玉箸的痕迹。
君王的宫门常常难以相见,没有地方去感谢往日的恩情。

注释

坐对:坐着面对。
银釭:银色的灯盏。
晓:早晨,这里指天明。
停留:停留不动。
玉箸痕:比喻眼泪留下的痕迹,玉箸指珍贵的筷子,形容泪水清澈而闪亮。
君门:君王的宫门,代指朝廷或君主。
常不见:经常无法见到,意指难以得到君王的接见。
无处:没有地方。
谢前恩:感谢以前所受的恩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的一位不知名的诗人所作,收录在《全唐诗》中。诗中表达了一种怀旧和感恩的情绪。

“坐对银釭晓”一句,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清晨场景,“银釭”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灯具,这里可能象征着皇家的光辉或是权力的符号。诗人在这个早晨的氛围中坐着,他的心情似乎与这宁静的环境相呼应。

“停留玉箸痕”则继续了这种宁静而又带有古色古香的意象。“玉箸”通常指的是用玉制成的筷子,这里可能是对过往生活中某种优雅、庄重场合的一种回忆。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些美好时光,留恋着过去。

“君门常不见,无处谢前恩”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诗人提到“君门”,即是指君主或贵族之门,这里暗示了与权力中心的疏远。诗人感慨的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机会去见识那样的荣耀,也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回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物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无法再次亲近权力中心的无奈与感慨。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表达,也反映出了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关系和情感状态。

收录诗词(646)

不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陆州.排遍第四

曙月当窗满,征人出塞遥。

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杂曲歌辞.陆州.歌第一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浦问樵夫。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杂曲歌辞.陆州.歌第二

共得烟霞径,东归山水游。

萧萧望林夜,寂寂坐中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杂曲歌辞.陆州.歌第三

香气传空满,妆花映薄红。

歌声天仗外,舞态御楼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