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年贤宰相,遁迹白衣时。
试问葫芦卜,何如懒瓒知。
才名留别传,香火寄空祠。
千载衡江水,东流有所思。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其十七)读书堂》中的第十七题。诗中,诗人回忆起前一年有一位贤能的宰相,在退隐之时身着平民服装。他以询问葫芦卜的方式寻求智慧,与懒瓒(可能是一位智者或僧人)相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才名被载入史册,而禅师的香火则寄托在空荡的祠堂,暗示了对过往辉煌与现今寂寥的对比。最后,诗人借衡江之水东流不息,寓言历史长河中贤人的精神永续流传,表达了对贤相深远影响的感慨和对知识传承的敬意。整体而言,此诗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索。
不详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彼美山中芋,轮囷类饿鸱。
暖生松火夜,香透竹炉时。
虎迹群行满,猿声独啸悲。
邺侯知味否,莫比御烧梨。
粲若唐宸翰,森然宋赐书。
宝藏经阁上,光动道场初。
川岳留奇观,风云绕净居。
何时能一到,银钥借开鱼。
神凿三百级,盘回上峻陂。
摄衣苍藓滑,倚杖白云多。野叟耕麋?,山都寄鸟窠。
朱陵是俦侣,飞锡定相过。
昔隐黄龙老,今遗书记寮。
人天所供养,巾盖此逍遥。
仙乐时时下,香云往往飘。
千秋一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