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毛澄的《穆屯将歌》描绘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的形象。诗中以“养獒”比喻将军训练士兵,指挥若定,如同猎犬追捕猎物般精准。描述了战斗场景,如“鱼肠刷土松纹膏”象征锐利的兵器,“白羽朱肉啼哀猱”则形容战斗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将军在“石头城下”跃马过壕,黔西的猛兽纷纷逃窜,他身披斑斓战袍,坚韧不拔。“红勒盘雕”展现其威武气概,而“团花渍血铁不挠”则强调了他的勇猛和决心。在激战中,将军怒吼如风,发指星动,腰间的佩剑如秋涛流淌,马蹄声震天。
然而,尽管功勋卓著,但诗中也暗示了将军的悲剧命运,因为“冤霜”笼罩,他的功绩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甚至可能因牵连他人而受罚。“国士坐法缘连敖”,符鸠哀鸣,象征着他的困境。尽管如此,将军依然英勇无比,陆地能斩犀兕,水中能断巨鳌,他的荣耀激励着部下。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将军的英勇与无奈,既有战斗的壮烈,也有命运的苍凉,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物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