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木杖笏行

两楹梦断坏梁木,天出斯文生宰木。

翳云拥雾二十里,虎踞龙蟠泰山足。

道德仁义为根株,礼乐枝叶光扶疏。

芘荫百代吾道尊,户有弦诵家诗书。

中间杨墨常蠹食,重欲剪伐逢老释。

崔嵬枯干尚生意,千古堂堂孟韩力。

年来旦旦加斧斤,干为扂楔枝为薪。

知音抱去甚泣玉,观者掩面如悲麟。

大横庚庚紫蛇腹,手板沾恩照绯绿。

老儒扶藉见圣人,岂并枯藤与桃竹。

斯文将坠吾道亡,不绝一线甚滥觞。

岂为区区徇枯木,亦如告朔存饩羊。

孔氏家庭手植桧,楷树相望阅千世。

乱来秦火几番烧,土黑灰寒共憔悴。

灵光殿基秋草深,牧童相唤穿坟林。

青蛙乱聒颜氏井,饥乌落日啼白禽。

佩玉长裾新进士,回视诗书等閒事。

赭袍白马飞将军,阔剑长枪不识字。

中原惨惨无神灵,白骨蔽野无苍生。

只知下石谁手援,老夫有泪洪河倾。

皇极厄会数流血,谁与澄清倒溟渤?

摩挲东家扣胫杖,拂拭囊中击蛇笏。

会当立圣蠲祆昏,鞭击鱼龙起春窟。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楷木杖笏行》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通过对楷木杖和笏的描绘,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

首句“两楹梦断坏梁木”以破败的梁木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微,暗示了社会道德和文化根基的动摇。接着“天出斯文生宰木”则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期待新的文化力量能够崛起。

“翳云拥雾二十里,虎踞龙蟠泰山足”运用自然景观的壮丽来衬托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暗喻文化如同山岳般稳固,不可轻易撼动。

“道德仁义为根株,礼乐枝叶光扶疏”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文化的重要性,将其比作树的根与叶,形象地展示了文化体系的完整性和生命力。

“芘荫百代吾道尊,户有弦诵家诗书”描绘了文化在社会中的普及与尊崇,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对于社会文明的重要性。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文化面临的挑战:“中间杨墨常蠹食,重欲剪伐逢老释。”这里提到的“杨墨”指杨朱和墨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对立,比喻文化内部的异端邪说侵蚀;“老释”则代表佛教,暗示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两者都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

接下来,“崔嵬枯干尚生意,千古堂堂孟韩力”通过对比,强调了孟子和韩愈等儒家大师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即使在文化衰败的时期,他们的思想依然保持着生机。

“年来旦旦加斧斤,干为扂楔枝为薪”描述了文化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比喻为不断削减的木材,象征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艰难处境。

“知音抱去甚泣玉,观者掩面如悲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和欣赏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传统文化即将消失的哀伤。

“大横庚庚紫蛇腹,手板沾恩照绯绿”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文化传承者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坚定信念的形象。

“老儒扶藉见圣人,岂并枯藤与桃竹”强调了老一辈学者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他们如同老树一般,虽已年迈但仍能支撑起文化的重任。

“斯文将坠吾道亡,不绝一线甚滥觞”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中断的担忧,强调了保持文化血脉延续的重要性。

“岂为区区徇枯木,亦如告朔存饩羊”通过类比,指出不应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文化传统,应像保存祭祀用的羊一样,珍视并传承文化。

“孔氏家庭手植桧,楷树相望阅千世”赞美孔子家族对文化的贡献,强调了楷树作为文化象征的千年传承。

“乱来秦火几番烧,土黑灰寒共憔悴”回顾历史上文化遭受破坏的时期,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比喻文化在动荡时期受到的摧残。

“灵光殿基秋草深,牧童相唤穿坟林”描绘了文化遗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

“青蛙乱聒颜氏井,饥乌落日啼白禽”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社会的混乱与不安,以及文化环境的恶化。

“佩玉长裾新进士,回视诗书等閒事”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之视为无关紧要的事物。

“赭袍白马飞将军,阔剑长枪不识字”通过对比,批评了武将等群体对文化知识的缺乏,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原惨惨无神灵,白骨蔽野无苍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忧虑,以及对文化在动荡时期保护人民精神世界的呼吁。

“只知下石谁手援,老夫有泪洪河倾”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动荡中文化保护者的深深敬意。

“皇极厄会数流血,谁与澄清倒溟渤?”表达了对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以及对有能力恢复社会秩序、保护文化的英雄的呼唤。

“摩挲东家扣胫杖,拂拭囊中击蛇笏”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文化工具的珍视。

“会当立圣蠲祆昏,鞭击鱼龙起春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能够通过文化的力量,清除社会的黑暗,带来新的生机。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强烈责任感和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

穷秋老雨四十日,坤轴欲烂阴霾缠。

我来方作泰山游,玉虹一夜收云烟。

山灵奕奕生喜色,突兀撑裂青罗天。

轻裾飘飘过黄岘,乘兴直到三峰前。

霜馀灌木出秋色,万叠红锦幪椒巅。

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玑圆。

当时秦汉极侈丽,未必如此皆天然。

天门中断两屹立,箭筈一磴蛇蜿蜒。

凌层绝顶肆崇峻,伫立矫首望八埏。

长天沈沈入西极,九州却在东海边。

冲风惨淡万里来,海窟劲刮鲲鲸涎。

须臾白云生岳麓,脚底泱莽无山川。

秦坛周观觉浮动,满地覆冒兜罗绵。

忽疑山移入海中,白浪四汹虚涛掀。

山阴瑰诡光怪出,赤气翠晕相钩连。

下从谷底上碧落,宝塔万级高蟠旋。

遂登日观叱日驭,六龙倒著珊瑚鞭。

玉鳞剥落金甲拆,九芒迸绮生血鲜。

三山摇荡海水沸,蓬壶缥缈来飞仙。

为言此色与此界,君自固有非尘缘。

恍然记悟复无语,把手一笑三千年。

形式: 古风

华不注行

昆崙山巅半峰碧,海风吹落犹带湿。

意气不欲随群山,独倚青空迥然立。

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济南名泉七十二,会为一水来浸山。

我来方作鲸川游,玉台公子邀同舟。

君山浮岚洞庭晚,小孤滴翠清江秋。

酒酣兴极烟霏昏,鱼龙惨淡回山根。

少陵不来谪仙死,举杯更欲招其魂。

魂兮不来天亦老,元气崔嵬山自好。

超超绝顶凌长风,注目东溟望蓬岛。

形式: 古风

居庸行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

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

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

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

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

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彊。

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

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

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

直将尺箠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

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遽令逆血洒玉殿,六宫饮泣无天王。

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

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

更献监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

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

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

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

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

形式: 古风

怀来醉歌

胡姬蟠头脸如玉,一撒青金腰线绿。

当门举酒唤客尝,俊入双眸耸秋鹘。

白云乱卷宾铁文,腊香一喷红染唇。

据鞍侧鞚半淋鬣,春风满面不肯嗔。

系马门前折残柳,玉液和林送官酒。

二十五弦装百宝,一派冰泉落纤手。

须臾高歌半酡颜,貂裘泼尽不觉寒。

谁道雪花大如席,举鞭已过鸡鸣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