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兖仲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他豪爽地对待普通盗贼,能够做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尽管他的身份被武弁(武官)所淹没,但他的志向从未忘记读书人的本色。
他的正义感如同千钧重担,内心却宽广如万顷田地。
他对故乡的热爱正达至顶点,然而清梦中忽然被惊醒。

注释

慷慨:形容人豪爽大方,有气魄。
淹:淹没,这里指被武弁身份掩盖。
儒冠: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象征学问和文化。
义概:正义的气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挽陈兖仲》。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颂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这个人不仅能够平息盗贼、解救众生,而且身处武职却心怀儒雅之志。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表明这位人物有着超凡的勇气和力量,可以平定四方的盗贼,为民众解决那些常人难以承担的问题。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武力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他的心中充满了仁爱和正义。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诗人通过这两句字,进一步描绘出此人的内在品质。尽管他身穿武装,但他的志向却不辱于儒家之道。这表明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追求。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这里,诗人用“千钧”比喻他的义气之重,用“万顷”形容其胸怀之广。这两句强调了他义理的深厚和心胸的开阔。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故山”象征着一个安稳、熟悉的地方,“适意”则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十分惬意和满足。而“清梦忽惊残”,可能是在形容他某个美好的愿景或回忆被打断,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品格与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集武功与儒雅于一身、具有远大抱负和高尚情操的人物形象。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挽周希舜二首(其二)

倾盖如前日,分携忽累年。

我方来旧治,公已辟新阡。

宿草荒三径,寒云惨一川。

善人无复见,回首已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周希舜二首(其一)

末俗事浮竞,夫君志不移。

至诚闾里化,纯孝冕旒知。

恬养方安命,骞腾未济时。

一朝埋玉树,空使万人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周季卿

一时推旷达,末俗少如公。

自得高人趣,居多长者风。

生涯书卷里,世事酒杯中。

瞑目应无憾,传家有阿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孟仲安二首(其二)

义薄云天气吐虹,平生心事许谁同。

从容破贼无遗策,清白传家有祖风。

共意骞腾千里外,谁知萧瑟九原中。

百年已矣馀芳在,庭下行看发桂丛。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