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俗

蚩蚩之氓不自觉,顾笑吾曹安淡薄。

携女数千行问法,腰钱钜万仍骑鹤。

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

野狐出林作百态,击下髑髅渠自怍。

老氏五千本清静,扬雄太玄惟寂寞。

但能于此尊所闻,万卷丹经尽糟粕。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无知的百姓未察觉,嘲笑我们为何如此淡泊。
带着数千女子去问道,腰缠巨款还骑着仙鹤。
哪知这两者不能兼得,肉类怎可与毒药混杂。
野狐在林中变化多端,击落头骨它自己也懊悔。
老子五千言主张清静,扬雄《太玄》只剩寂寞。
只要尊重所听闻的教诲,再多的丹经也只是糟粕。

注释

蚩蚩:形容无知的样子。
氓:百姓。
自觉:自我察觉。
顾笑:回头看笑。
吾曹:我们。
淡薄:指淡泊名利。
携女:带着女子。
腰钱:腰缠万贯。
骑鹤:象征超脱世俗。
此事:指前面的淡泊和财富。
刍豢:泛指肉类。
毒药:比喻有害的事物。
野狐:比喻狡猾的人。
髑髅:死人的头骨。
老氏:老子。
五千本:指老子的《道德经》。
清静: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
扬雄:汉代学者。
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寂寞:形容孤独或冷清。
尊所闻:尊重听到的教诲。
万卷丹经:泛指道教经典。
糟粕:废弃无用的东西。

鉴赏

这首诗名为《悯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诗人以讽刺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俗众生相,对愚昧无知和追求虚浮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批评。

首句“蚩蚩之氓不自觉”,形象地刻画了那些盲目跟风、不知自我省察的百姓。接着,“顾笑吾曹安淡薄”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嘲笑他淡泊名利的态度的不屑。接下来的两句“携女数千行问法,腰钱钜万仍骑鹤”,描绘了那些富人炫耀财富、追求仙道的场景,暗示其行为浅薄且违背常理。

“岂知此事不两得”揭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追求不可能兼得的讽刺,指出世俗的贪婪与修行的清静是相互冲突的。“刍豢何可参毒药”进一步强调了世俗欲望与精神修养之间的对立。野狐比喻世俗之人,他们变化多端,却不知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清净。

“老氏五千本清静,扬雄太玄惟寂寞”引用老子和扬雄的哲学思想,暗示只有清静无为才是真正的道,而世俗的繁华只是短暂的幻象。“但能于此尊所闻,万卷丹经尽糟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空谈经典、不求实学的批判,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实践,才能从知识中汲取精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幽默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盲目追求和虚妄心态,体现了陆游鲜明的道德立场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捕虎行

山村牧童遭虎噬,血肉俱尽馀双髻。

家人行哭觅遗骨,道路闻之俱掩涕。

州家督尉宿山中,已淬药箭攒长弓。

明朝得虎彻槛阱,缫丝捣麨歌年丰。

形式: 古风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硙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其八)

扁舟东下峡,日月去若飞。

当时笔砚旧,久已晨星稀。

俊逸如伯浑,简诣如知几。

天高鬼神恶,回首万事非。

我欲溯黄牛,买屋居青衣。

九原不可作,哀哉谁与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其三)

公议在天下,如人有元气。

平居失护养,一旦可胜讳。

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猬。

奄奄息仅属,熟视吁可畏。

大义在春秋,遗迹悲汉魏。

君看徐孺子,底物视富贵。

形式: 古风 押[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