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秋夜

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

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

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

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

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

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鉴赏

这首《永遇乐·秋夜》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愁绪。词的开篇“团扇才收,凉风俄透,粉红零剪”,以团扇的收起象征着夏末的消逝,凉风的乍现预示着秋意的来临,粉红的凋零则寓言了时光的流转。接下来,“霞卷冰绡,一天寒碧,只有愁相见”运用比喻,将霞光比作冰绡,秋日的天空如寒碧,愁绪仿佛与这冷色调的秋景融为一体。

“惯愁双黛,也须耐得,多少雨嗟云倦”表达了词人长久以来的愁苦,即使眉头紧锁,也要承受风雨和云雾的疲倦。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层次,“路茫茫、东篱在何处,罗袜棱棱寻遍”,借陶渊明的东篱之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迷失感。词人感叹,尽管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回头曾念,几番尘梦,目断还教肠断”进一步深化了愁苦,回忆过去的美好,如今却只能让人肝肠寸断。“叶砌层阶,霜欺馀菊,去雁应相怨”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连菊花也在寒霜中凋零,大雁南飞,似乎也在为词人的遭遇而哀鸣。

最后,“玉漏频传,晶帘时曳,烟结香篝如霰”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寂静,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词人在月光下独自面对这份无尽的情思,结尾“今宵对、依依明月,此情何限”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这份深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待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徐灿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00)

徐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明深、明霞,又号紫言(竹字头)。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 字:湘苹
  • 号:深明
  • 籍贯: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
  • 生卒年:约1618-1698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感怀

寒寒暖暖,雨雨晴晴,无端催趱红绿。

湿燕双双,语语似怜幽独。

银灯半昏碧影,十年愁、多到心曲。

此际也,不销魂、断尽肠儿还续。

不忿青蛾元鬓,才弹指、逢人便惭珠玉。

吟遍花笺,想也半消清福。

惟应冰纨宝钿,料天公、谁妒尘俗。

试看取,古今来、嵇啸阮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风流子.同素庵感旧

只如昨日事,回头想、早已十经秋。

向洗墨池边,装成书屋,蛮笺象管,别样风流。

残红院、几番春欲去,却为个人留。

宿雨低花,轻风侧蝶,水晶帘卷,恰好梳头。

西山依然在,知何意、凭槛怕举双眸。

便把红萱酿酒。只动人愁。

谢前度桃花,休开碧沼,旧时燕子,莫过朱楼。

悔煞双飞新翼,误到瀛洲。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水龙吟.次素庵韵感旧

合欢花下留连,当时曾向君家道。

悲欢转眼,花还如梦,那能长好。

真个而今,台空花尽,乱烟荒草。

算一番风月,一番花柳,各自斗、春风巧。

休叹花神去杳。有题花、锦笺香稿。

红阴舒卷,绿阴浓淡,对人犹笑。

把酒微吟,譬如旧侣,梦中重到。

请从今、秉烛看花,切莫待、花枝老。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水龙吟.春闺

隔花深处闻莺,小阁锁愁风雨骤。

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

送晚微寒,将归双燕,去来迤逗。

想冰弦凄鹤,宝钗分凤,别时语、无还有。

怕听玉壶催漏,满珠帘、月和烟瘦。

微云卷恨,春波酿泪,为谁眉皱。

梦里怜香,灯前颅影,一番消受。

恰无聊、问取花枝,人长闷、花愁否。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