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书事

此郡临边塞,时平不戒严。

民居蕃汉杂,僧语梵唐兼。

翠石磨堪研,咸泉食当盐。

秦城何处是,日暮动遐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临洮这个边塞之地的独特景象与人文风貌。首句“此郡临边塞”,点明了临洮的位置,位于边疆,自然环境独特。接着“时平不戒严”一句,展现了尽管身处边塞,但因为时局安定,不再需要严密的防备,流露出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息。

“民居蕃汉杂,僧语梵唐兼”两句,通过描述临洮的居民构成和宗教活动,展现了这里多元文化的融合。蕃汉指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居一地,僧语梵唐则指佛教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反映了临洮作为边疆重镇,不仅地理上连接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上也融合了多种元素。

“翠石磨堪研,咸泉食当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临洮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条件。翠石可以用来研磨,咸泉可以作为食用之盐,这些细节展示了临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们利用自然环境改善生活的智慧。

最后,“秦城何处是,日暮动遐瞻”两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远方的遐想。秦城作为古代的边防重镇,与临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日暮时分的眺望,则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临洮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元文化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历史视野。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日临洮会宗明尚书克让王传

忆昔同朝日,仙班及屡陪。

一从离禁禦,便以堕蓬莱。

人向客中老,春从天上来。

边城且携手,母负酒盈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重到兰州

重到兰州境,吟魂觉暗消。

驿城迟倦马,春气动重貂。

塞雪昏藏虏,河冰冻解桥。

将军谁得似,一一汉嫖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临洮留别如晦同知乡兄

来往客临洮,途穷幸见招。

故交真耐久,归路不辞遥。

别去逾山岳,忧来胜海潮。

朝簪倘容谢,晚岁共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客巩昌次韵答崔黄二公见寄二首(其一)

离家今九月,踪迹似蓬飘。

河北重驱骑,洮西更渡桥。

思亲嫌梦短,报国觉心遥。

归路须先后,终期共造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