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二舍弟无疾而化又一首

兄既名雍弟名睦,弟兄雍睦情何足。

居常出入留一人,奉亲教子如其欲。

慈父享年七十九,四人稚子常相逐。

其间同戏彩衣时,堂上愉愉欢可掬。

慈父前年忽倾逝,尔弟今年命还促。

独予奉母引四子,日对几筵相向哭。

不知肠有几千尺,不知泪有几千斛。

断尽滴尽无奈何,向日恩光焉可赎。

形式: 古风

翻译

兄长名叫雍,弟弟名叫睦,兄弟和睦的情感怎能满足。
平日里进出总有一人在旁,侍奉双亲教育孩子,全心全意。
慈爱的父亲活到七十九岁,四个孩子常相伴左右。
回忆中,我们一起穿着彩衣嬉戏,堂上总是充满欢乐。
去年父亲突然离世,今年弟弟的生命也危在旦夕。
现在只有我侍奉母亲和四个孩子,每天对着灵位哭泣。
心中的悲痛无法计量,眼泪仿佛有千尺万斛。
眼泪流干也无法挽回,往日的恩情怎可能赎回。

注释

兄:哥哥。
雍:名字。
弟:弟弟。
睦:和睦。
居常:日常。
出入:来去。
奉亲:侍奉父母。
教子:教育孩子。
慈父:慈祥的父亲。
享年:寿命。
稚子:幼小的孩子。
同戏:一起玩耍。
彩衣:节日或庆典穿的彩色衣服。
愉愉:愉快的样子。
倾逝:突然去世。
命还促:生命垂危。
独予:只剩下我。
四子:四个孩子。
几筵:灵位。
肠有几千尺:形容悲痛无尽。
泪有几千斛:夸张地形容眼泪多。
断尽滴尽:流尽。
奈何:无可奈何。
恩光:恩情光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伤二舍弟无疾而化又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于两位弟弟相继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家庭亲情的怀念。诗中以兄弟名字“雍”、“睦”开篇,寓意兄弟关系和睦,然而短短两句就转至悲凉,兄弟相继去世,只剩下诗人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和四个孩子的重责。描绘了昔日家庭和睦共处的温馨场景,如慈父教子、家人嬉戏的欢乐时光,与今日的孤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通过“慈父享年七十九”、“四人稚子常相逐”的细节,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而“慈父忽倾逝”、“尔弟今年命还促”则揭示了命运的无情和家道的衰落。最后几句,“肠有几千尺”、“泪有几千斛”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诗人内心的悲痛无法言表,即使肝肠寸断、泪流成河,也无法赎回失去的亲情和往日的恩爱。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他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感事吟又五首(其五)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有寿人,未过百来岁。

出口无善言,行身无善事。

徒有人之身,殊无人之贵。

形式: 古风

感事吟又五首(其四)

曾闻不若见,曾见不如经。

既用身经过,何烦口说行。

改诗知化笔,醒酒识和羹。

料得人间事,无由出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感事吟又五首(其三)

万物道为枢,其来类自殊。

性虽无厚薄,理亦有精粗。

未若人为盛,还知物有馀。

我生于此日,幸免作庸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感事吟又五首(其二)

用药似交兵,兵交岂有宁。

求安安未得,去病病还生。

汤剂未全补,甘肥又却争。

何由能寿考,瑞应老人星。

形式: 五言律诗